跳至主要內容

乳癌

乳癌是香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在2021年,女性患乳癌的新症共有5 565宗,佔本港女性癌症新症總數的28.5%。女性發病年齡中位數為58歲,按粗發病率計算,每十萬女性中即有約138宗新增乳癌個案。對本港女性而言,乳癌是致命癌症的第三位,在2021年,乳癌導致791名女性死亡,佔女性癌症死亡總數12.4%。

過去十年,隨著科技發展及治療技術不斷提升,乳癌的治癒率也不斷提高,而及早發現及治療對治療成效和病人的生存率至爲重要。數據顯示,整體患者的五年相對存活率為84%。第一期的五年相對存活率達99.3%,代表此等患者的存活率與一般人口幾乎沒有差別。第二期的五年相對存活率為94.6%,第三期為76.2%,而第四期患者的五年相對存活率仍達到30%。

乳癌是甚麼?

乳房是一個腺體的器官,由乳腺組織、脂肪、結締組織組成,當婦女懷孕時,乳腺可以製造和分泌乳汁喂哺嬰兒。

但當乳腺細胞失控分裂和生長,就會形成腫瘤,腫瘤分為良性及惡性,乳房內的惡性腫瘤就是乳癌。

甚麼人較易患上乳癌?

患乳癌的高危族群包括:

  • 性別:乳癌患者主要是女性,但男性也有機會患乳癌。
  • 年齡:隨著年齡增長,患乳癌機會更高。
  • 遺傳:母親、姊妹及直系親屬患過此病的人士,發病的機會較高,研究資料顯示約5-10%的乳癌個案可能與遺傳有關。
  • 經期:12歲以前初經以及55歲以後停經者。
  • 生育:從沒有生育或三十五歲以後首次生育。
  • 飲食:長期進食高動物脂肪食物。
  • 生活:吸煙、嗜酒、缺乏運動。
  • 藥物:長期服用避孕藥或接受賀爾蒙補充療法5年以上。
  • 個人腫瘤病歷:曾經罹患某些種類癌症,或曾接受放射治療而乳房於照射範圍內,如霍傑金氏淋巴瘤、肺腺癌,或兒童時期曾經患癌者,患乳癌風險較高。

乳癌有甚麼徵狀?

如有以下徵狀,可能是患上乳癌:

  • 乳房
    • 出現任何體積的硬塊。*
    • 形狀或大小有所改變。
    • 皮膚出現點狀凹陷。
    • 皮膚出現靜脈擴張或呈橙皮樣變化。
  • 乳頭
    • 自動流出分泌物、出血。
    • 凹陷。
  • 腋下
    • 腫脹或淋巴結脹大。

    *一般婦女在月經前常會感到明顯的乳房脹痛或摸到硬塊,這是由於週期性賀爾蒙分泌的轉變,是正常的生理反應,不必過分擔心。如懷疑乳房有腫塊,應找醫生檢查,確定腫瘤是良性還是惡性。而大部分乳房腫塊屬於良性,或為水瘤或良性纖維瘤,對身體無害。

預防

女性罹患乳癌的風險因素大多與生活方式有關,包括:
  • 缺乏體能活動;
  • 飲酒;
  • 更年期後肥胖;
  • 年齡增長;
  • 從未生育,較遲(30歲後)生育第一胎,或從未餵哺母乳;
  • 較早(12歲前)初經或較遲(55歲後)收經;
  • 曾患乳癌或卵巢癌;
  • 曾患良性乳房疾病或乳小葉原位癌;
  • 正接受荷爾蒙補充治療;以及
  • 正服用混合性避孕丸。

此外,女性如有家族乳癌或卵巢癌病史,尤其是有直系親屬(即母親、姊妹或女兒)在50歲前確診患上乳癌,或個人(或家族史)確認帶有某些基因突變(例如BRCA1BRCA2基因),以及在30歲前曾接受胸部放射治療,罹患乳癌風險較高。

為減低患上乳癌的機會,市民(尤其是女性)應恆常進行體能活動、避免飲酒及保持健康體重和腰圍。建議女性盡可能在較年輕時生育,並延長向每名小孩餵哺母乳。

女性應時刻關注乳房健康,並熟悉自己乳房平常的外觀和觸感。多留意乳房有沒有出現不尋常的變化。如察覺乳房出現不尋常情況,應盡快求醫。

篩查

根據現有的國際和本地科學證據,政府轄下的「癌症預防及普查專家工作小組」提出了針對不同風險狀況的婦女進行乳癌篩查的建議,具體如下:

(a) 高風險婦女

本地定義 - 出現以下其中一個風險因素:
  1. 經基因檢測確認帶有 BRCA1BRCA2 基因突變。
  2. 有家族乳癌或卵巢癌病史,例如:
    • 有任何直系女性親屬已確認帶有 BRCA1BRCA2 基因突變;
    • 有任何直系或旁系女性親屬同時患上乳癌及卵巢癌;
    • 有任何直系女性親屬兩邊乳房同時患上乳癌;
    • 有任何男性親屬曾患乳癌;
    • 有兩名直系女性親屬曾患乳癌,以及其中一名確診時為50歲或以下;
    • 有兩名或以上直系或旁系女性親屬曾患卵巢癌;
    • 有三名或以上直系或旁系女性親屬曾患乳癌,或曾患上乳癌及卵巢癌。
  3. 個人風險因素
    • 在 10 歲至 30 歲期間胸部曾接受放射治療,例如霍奇金氏淋巴瘤;
    • 有乳癌病史,包括乳腺原位癌;乳小葉原位癌;
    • 曾患上非典型乳腺管增生或非典型乳小葉增生。
篩查的建議
  1. 應徵詢醫生意見;以及
    • 每年接受一次乳房X光造影篩查;
    • 從 35 歲開始,或按曾患乳癌的最年輕親屬確診時年齡計算提早十年(但不早於 30 歲)開始篩查。
    • 確認帶有 BRCA1BRCA2 致病性基因突變或在 10 歲至 30 歲期間胸部曾接受放射治療(例如霍奇金氏淋巴瘤)的婦女,可考慮額外接受每年一次磁力共振掃描造影。
關於基因檢測的建議
  1. 應向有任何直系女性親屬已確認帶有 BRCA1BRCA2 致病性基因突變的婦女提供基因檢測,以確認或排除其帶有基因突變的可能性。
  2. 對於因其他家族病史而屬於高風險的婦女,如果她們希望釐清其基因風險或家族基因風險,應諮詢醫生以考慮轉介癌症專科診所尋求意見、輔導和治理。
  3. 基因檢測應由具備遺傳輔導專業技術的癌症專科中心進行,並應在進行基因檢測之前提供遺傳輔導。醫護專業人員應向病人詳述檢測結果的不確性和影響。已確認帶有 BRCA1BRCA2 致病性基因突變的人士如考慮接受預防手術/癌症化學預防治療,也應獲轉介至癌症專科診所,以徵詢醫生意見和接受輔導。

(b) 風險屬中等的婦女

  1. 建議乳癌風險屬中等的婦女(即只有一名直系女性親屬在 50 歲或以前確診患上乳癌,或有兩名直系女性親屬曾在 50 歲之後確診患上乳癌)每兩年接受一次乳房 X 光造影篩查,並應在事前向醫生了解乳癌篩查的潛在好處和風險。
  2. 不建議以磁力共振掃描造影為中等風險的婦女進行乳癌篩查。

(c) 其他一般婦女

  1. 44 至 69 歲的婦女如有某些組合的個人化乳癌風險因素(包括有直系親屬曾患乳癌、曾診斷患有良性乳腺疾病、從未生育或第一次生產年齡晚、初經年齡早、體重指數偏高和缺乏體能活動)令她們罹患乳癌的風險增加,建議她們考慮每兩年接受一次乳房 X 光造影篩查。在接受乳房 X 光造影篩查前,應諮詢醫生以了解篩查的潛在好處和風險。
  2. 建議採用為本港婦女而設的風險評估工具(例如由香港大學所開發的工具,可瀏覽www.cancer.gov.hk/bctool),按照上述個人化乳癌風險因素評估她們罹患乳癌的風險。
  3. 不建議以磁力共振掃描造影為一般婦女進行乳癌篩查。

請注意,所有篩查測試都有局限,亦並非百分百準確,或會出現假陽性和假陰性結果。任何婦女若考慮接受乳癌篩查,應在進行之前與醫生商討有關篩查可能帶來的好處和潛在風險。

如何檢查和診斷乳癌?

醫生聽取病人病歷後,如懷疑病人患上乳癌,醫生會替她檢查乳房,亦會安排以下的檢查:

  1. anchor
  2. anchor

    活組織檢驗

    用幼細針管從硬塊中抽取組織,然後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以確定腫塊的細胞種類。檢查通常用局部麻醉進行。亦可能需要超聲波、X光或磁力共振掃瞄造影來定位乳房病變的部位去進行活檢。

    病人亦應提供現所服用藥物的詳情,特別是抗血小板和影響凝血的藥物,以及任何過敏反應資料。

    併發症並不常見,包括瘀傷,血腫和傷口感染。

    醫生亦會按需要進行一些其他檢查:

  3. anchor
  4. anchor

    腫瘤組織賀爾蒙接受體檢驗(Hormone Receptor Test) 和 HER2 蛋白過度表達檢驗

    可用以決定病人應否接受激素治療或標靶治療。

  5. anchor

    肺部X光

  6. anchor

    電腦掃描、骨骼掃描或正電子掃描

    用於高風險的病人,用以確定病人的癌細胞是否有擴散跡象。

乳癌有甚麼治療方法?

一經確診,醫生一般會建議病人採用以下的治療方法:

  1. anchor

    外科手術

    切除乳房手術主要有兩大類:

    1. 乳房保留手術

      醫生會以手術將病人乳房的腫瘤以及周邊組織切除,再輔以放射治療。這個手術適合體積較小及位置在乳房外圍的硬塊,手術對乳房外觀影響較小。

    2. 全乳房切除

      如乳房硬塊較大,或不同部位都有癌細胞,並已經影響皮膚,便需要將整個乳房切除。

    以上兩種手術方式,需同時輔以腋下淋巴結切除作進一步化驗。現時於個別病人可進行前哨淋巴結活檢,如未有發現腫瘤細胞,則沒有必要進行腋下淋巴結清除術,減少術後手部永久性淋巴水腫之機會。

    病人接受乳房切除手術後,可選擇配戴義乳或接受乳房重建手術,手術通常是將自體腹部皮瓣組織移植到切割後的乳房位置,或放入特製的鹽水袋,使兩側乳房外觀平均自然。手術前後應諮詢資深外科醫生及專科護士。

  2. anchor

    放射治療(俗稱電療)

    放射治療可用以輔助外科手術治療或化學藥物治療,利用高能量X光射線殺死手術範圍邊緣的癌細胞或細胞毒性較高的乳癌,以增加療效並減低復發機會。

  3. anchor

    化學藥物治療

    病人接受手術前或後,醫生可能使用化學藥物療法作為對病人的前置或輔助治療。醫生會利用抗癌藥物來破壞並擾亂癌細胞的生長和分裂、縮小腫瘤以便利手術和減低癌症復發的機會。對於一些病情已達晚期而不能根治的患者來說,化療可用來舒緩病情。

  4. anchor

    賀爾蒙治療

    醫生一般會建議腫瘤賀爾蒙受體呈陽性反應之病人服用抗女性賀爾蒙藥物,以防止癌細胞生長。藥物可單獨使用,或於化療後開始服用。

  5. anchor

    標靶治療

    對於HER2型乳癌,標靶治療可以增强化療的療效。

乳癌和相關治療會引起甚麼併發症?

乳癌可能轉移到其他組織,如肺、肝、腦等器官,危害生命,亦可能出現由各種治療而引發的併發症,例如:

  • 進行乳癌切除手術後,傷口可能受到感染。
  • 腋下淋巴結切除術後病人可能會出現上肢水腫、疼痛、感覺異常、以及活動不良,也會造成肩部的僵硬。
  • 需切除胸大肌和胸小肌的病人,上臂和手臂活動會受限制。
  • 接受放射治療治療兩三星期後,病人會感到胸部皮膚赤痛。
  • 化學治療期間身體抵抗力較低,容易受細菌感染。此外,化療會引致短期脫髮、嘔吐、疲倦等。
  • 標靶治療一般來說副作用輕微,雖不常見,但亦有機會影響心臟功能。

雖然治療可能引發一些併發症,不過其嚴重性因人而異。現時化學治療亦有所改善,引致的不適亦相對以前少。小心護理、配合一些藥物再加上親友支持均可減輕治療引起的不適。

乳癌的病人如何妥善照顧自己?

病人接受手術前後和康復期間,應謹記以下事項:

  1. 定期覆診

    接受治療後一段時間內,病人需作定期覆診和檢查。如出現持續性的骨痛、氣促、肢體麻痺無力等不適,應立刻告訴醫生。越長時間沒有復發的跡象,癌症被徹底根治的機會越高。

  2. 避免搬動重物

    病人接受外科切除手術後,應避免搬動重物,以免手臂再受損傷,影響復原的進度。

  3. 簡單運動

    按醫生及物理治療師指示,病人需進行簡單手臂運動來鍛鍊上肢,以保持肩關節靈活及減少水腫。

anchor

乳房X光造影術

  1. 簡介

    乳房X光檢查是透過X光造影,檢查乳房腫瘤及病變,亦可作預防乳癌普查。

  2. 檢查前準備

    • 如懷疑可能或已懷孕,請事先通知放射科職員。
    • 檢查前須戒飲咖啡或在經期完結後再約期檢查,這樣能減低不適感。
  3. 檢查過程

    • 每邊乳房分別會投影正面及斜面:
      • 身體需盡量放鬆,頭部轉側。
      • 收腹挺胸,身體向前傾。
      • 把近腋窩肌肉及乳房拉放在X光機上。
      • 盡量把乳房拉出。
      • 膠板壓下把乳房壓平。
    • 拍攝時需用膠板把乳房盡量壓平,可能引致不舒服或疼痛(特別在經期前進行)。然而,這過程是非常重要,因為可使X光片影像更清晰,診斷更準確,同時減少幅射的劑量。
    • 膠板壓下時,可能會感到不適甚至痛楚。若痛楚難以忍受,可要求立即停止檢查。
    • 整個檢查需時約一至兩小時,亦有可能需更長時間。
  4. 檢查後須知

    拍攝後,乳房可能會短暫疼痛,而輕微的瘀傷則較為罕有。有關的檢查結果會送交主診醫生。如有需要進一步斷症,醫生會檢查你的乳房,或使用超聲波掃描/幼細針管從硬塊中抽取組織加以檢驗。

  5. 備註

    如有任何查詢,請聯絡你的主診醫生。

anchor

治療乳癌的手術

  1. 簡介

    腋下淋巴切除手術

    乳癌有可能會從乳腺擴散至腋下淋巴結,因此在乳癌手術中,通常會包括腋下淋巴切除手術。此手術可診斷和治療腋下淋巴結病變轉移的情況。

    乳房腫瘤切除手術/部分乳房切除手術

    乳房腫瘤切除手術/部分乳房切除手術切除的範圍包括原發性腫瘤及周圍足夠的切割邊緣。在某些病例中,如腫瘤塊位於乳頭或乳暈,則會將乳頭和乳暈切除。此項手術可將乳房保留,與單純性乳房切除手術(即切除所有乳腺組織)相比,此項手術只會引致乳房輕微變形。

    此項手術一般會與腋下淋巴切除手術或前哨淋巴結活組織檢查同時進行。手術後一般需要進行乳房放射治療。不過並非所有的病人都適合進行此項手術,也不能保證會完全清除腫瘤塊,部分病人有可能會需要再次接受手術。

    改良根治性乳房切除手術

    改良根治性乳房切除手術切除範圍包括病變的乳腺、乳頭、乳暈及腋下的淋巴結。在手術後,手術部位會出現明顯的畸形,胸壁有一線狀疤痕。在某些情況下,在手術期間會同時進行乳房重建手術。

    單純性乳房切除手術

    單純性乳房切除手術旨在切除所有的乳腺組織。在手術後,手術部位會出現明顯的畸形,胸壁有一線狀疤痕。在某些情況下,在手術期間會同時進行乳房重建手術。

  2. 手術前準備

    • 依照非緊急手術程序準備手術,並於入院當天或翌日進行手術。
    • 如準備進行全身麻醉,須在手術前禁食6-8小時並進行麻醉前檢查。
    • 進行乳房腫瘤切除手術/部分乳房切除手術前,病人或需到X光部注射同位素/導線等,以進行手術前影像掃描及定位。
    • 在轉移到手術室前,病人需更換手術服。
    • 手術前須排尿清空膀胱。
    • 可能需要進行麻醉前用藥及靜脈滴注。
    • 可能需要注射或口服抗生素預防或治療感染。
    • 需告知醫生任何藥物過敏史、常規藥物治療或病況。
  3. 手術程序

    • 腋下淋巴切除手術
      • 手術會在全身麻醉的情況下進行,而切口位於在腋下皮膚褶皺處。
      • 醫生會切除腋下位置的脂肪和淋巴結組織,並安放引流管,以排出體液,然後會以縫線縫合傷口。
    • 乳房腫瘤切除手術/部分乳房切除手術
      • 手術在全身或局部麻醉情況下進行,而切口位於乳房皮膚上。
      • 醫生可通過觸診、超聲定位或立體定位確定病變的位置,如手術前在放射科內進行病變定位,會將皮膚標記/導線/同位素等注射入乳房。這些注射物會在手術中與樣本一併切除。
      • 醫生會一併切除腫瘤塊連同邊緣的健康組織。
      • 醫生可能會採用超聲或X光造影檢查樣本,以確定是否徹底切除病變部位及足夠的邊緣組織。
      • 在過程中,需要時會於傷口部位植入小金屬夾以標示腫瘤切割位置,亦可能會安放引流管。
      • 最後醫生會以縫線縫合傷口。
    • 改良根治性乳房切除手術
      • 手術在全身麻醉情況下進行。
      • 醫生會切開一個橢圓形切口,覆蓋乳頭乳暈及主要腫瘤體上的皮膚,然後切除所有乳腺組織、1級及2級腋下淋巴結。
      • 醫生亦會安放引流管,以排出體液,最後以縫線縫合傷口。
    • 單純性乳房切除手術
      • 手術在全身麻醉情況下進行。
      • 醫生會切開一個橢圓形切口,覆蓋乳頭乳暈及主要腫瘤體上的皮膚,然後切除所有乳腺組織。
      • 醫生亦會安放引流管,以排出體液,最後以縫線縫合傷口。
  4. 手術後事項

    • 在手術後一般會出現
      • 插內喉管所引致喉部輕度不適。
      • 手術部位出現輕微不適或疼痛,如疼痛加劇或需要更多的鎮痛藥,應通知醫護。
      • 如進行全身麻醉,一般會出現噁心或嘔吐的症狀。如症狀嚴重,應通知醫護。
    • 一般而言,手術後6個小時便可活動或離床,而第二天便可出院回家。
    • 在傷口護理方面
      • 病人可在手術後第一天淋浴,但應小心避免弄濕傷口部位,並保持傷口包紮乾爽。
      • 術後10至14天便可拆除縫線或夾子。
      • 如導液量降低,可以移除引流管。病人一般會在引流管移除前回家,稍後才回病房移除引流管。
    • 病人從麻醉中甦醒後便可恢復飲食。
  5. 風險或併發症

    • 全身麻醉涉及的併發症
      • 心血管併發症例如急性心肌梗塞或缺血性心臟病、腦中風、深靜脈血栓、嚴重肺栓塞等。
      • 呼吸管道併發症如肺不張、肺炎、哮喘發作、慢性阻塞性氣道疾病加劇等。
      • 過敏反應及休克。
    • 手術一般涉及的併發症
      • 傷口疼痛或感染。
      • 皮瓣壞死。
      • 出血,病人可能需要再次接受手術以清除血塊。
      • 傷區積液而可能需要長時間的引流或抽吸。
      • 疤痕增生或疙瘩,可能會造成疤痕。
    • 腋下淋巴切除手術/改良根治性乳房切除手術涉及的併發症
      • 淋巴管性水腫。
      • 神經受損,包括胸長神經、胸背神經及罕見的臂神經叢受損。
      • 血管受損。
      • 凍肩及慢性僵硬。
      • 腋下麻木。
    • 乳房腫瘤切除手術/部分乳房切除手術涉及的併發症
      • 乳房變形。
      • 乳頭偏斜。
      • 未能完全把腫瘤切除。
  6. 出院後應注意的事項

    • 出院後如出現以下徵狀,需聯絡醫生或到就近的急診室求診:
      • 傷口的疼痛或紅腫加劇。
      • 傷口出現溢漏。
    • 有必要時,服用醫生處方的鎮痛藥。
    • 根據個人的情況而逐漸恢復日常活動,需避免以手術一邊的手臂提取重物。
    • 應保護手術一邊的手臂,以免受感染或損傷。洗濯或從事園藝活動時,須戴上防護手套。
    • 謹記到門診拆除縫線/夾子及覆診日期。
  7. 跟進管理

    • 如病理學報告顯示腫瘤體邊緣呈陽性,則可能需要進一步手術。
    • 病人或需接受放射治療,醫生會根據病人的最終病況,建議及安排進行其他輔助性治療,例如化學治療、激素治療及標靶治療。
    • 即使以手術切除了癌症部位,仍然會有復發及最終導致死亡的可能性。這與疾病出現初期的病況及隨後的病況發展有關。
  8. 備註

    本網站只提供有關手術的基本資料,可能發生的風險或併發症不能盡錄。某類病人風險程度亦為不同。如有查詢,請聯絡你的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