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磁力共振掃瞄造影 (MRI)

  1. 簡介

    磁力共振掃描造影(簡稱磁力共振)是一種安全、準確、並無輻射或痛楚的造影檢查。此項檢查是利用強力的磁場,無線電波及精密的電腦科技,清楚地透視人體內部組織,以提供資訊來幫助診斷人體不同部位的病變。

  2. 檢查前準備

    • 除非磁力共振預約通知書內另行訂明外,一般情況下可如常飲食。
    • 除非另有指示,病人應繼續服用醫生處方的藥物。
    • 病人需更換病人袍並除下身上所有金屬物品如眼鏡和手錶等,途中不可攜帶會受磁場影響的物件,如信用咭和儲值車票等,並將衣服及私人物品存放於病人專用的儲物櫃內,以策安全。
    • 應避免眼部化妝。
    • 以下狀況均可能對病人產生危險及干擾檢查所得的影像,如病人有下列任何一種狀況,請於檢查前通知放射科職員:
      • 體內置有心臟起博器或人工心瓣等。
      • 身體內裝有、植入或配戴任何金屬儀器。
      • 現在或以前曾經從事五金行業。
      • 曾經被金屬碎片或子彈所傷。
      • 現在或曾經有紋身或紋眉。
      • 有腎衰竭,腎病或以前做過腎臟手術。
      • 已經或可能懷孕。
      • 患有幽閉恐懼症。
  3. 檢查過程

    • 視乎檢查需要,磁力共振需時約三十分鐘至一小時不等。在整個掃描過程中,病人需要合作,固定身體並靜止不動。為此病人可能需要服用或注射由主診醫生處方的鎮定劑或作全身麻醉。
    • 檢查進行中,儀器會間歇地發出大量噪音,磁力共振中心會提供耳塞或耳筒供病人使用,以減少噪音帶來的不適。
    • 為確保病人在檢查進行中的安全,在檢查室內設有對講機。同時,工作人員會給病人一個緊急按鈕輕握在手中,當有需要時,病人可輕按發出訊號,與控制室的工作人員保持緊密聯繫。
    • 視乎情況,病人可能需要靜脈注射含有釓的磁力共振造影劑。
  4. 檢查後須知

    在一般情況下,檢查不會帶來任何不適,掃描後便可回復正常活動及工作。磁力共振圖像會由放射科醫生審視並撰寫報告,並發送至主診醫生。

  5. 風險或併發症

    醫學界現時仍未確知磁力共振檢查對人體或胎兒所産生之長遠影響。

    一般風險或併發症

    • 檢查期間儀器會發出大量而不可避免的噪音,如敲擊聲、敲門聲或鳴叫聲。而這些噪音可高達一百三十分貝或以上。神經線可能會受到刺激而産生短暫的麻痺、肌肉抽搐、發熱或痛楚。
    • 檢查期間可能因密室空間而引致焦慮反應,過度恐懼或驚恐發作。
    • 含釓的磁力共振造影劑是一種非常安全的藥物,産生敏感反應的情況並不常見。如有亦通常非常輕微,約百分之一的病人會有輕微敏感反應如頭痛丶暈眩丶噁心或嘔吐。另外造影劑外滲亦可引致注射位置不適,腫脹或痛楚,而這些症狀將會於一至二天後消失。

    重要風險或併發症(包括罕見而有嚴重後果的風險或併發症)

    • 在罕見的情況下,含釓的磁力共振造影劑可能引致嚴重的反應,如抽搐丶嚴重過敏性休克以致死亡。導致死亡的風險是四十萬分之一。
    • 身體內的不兼容金屬裝置或儀器有可能出現移動,發熱導致燒傷,故障或依附著磁力共振主機。
    • 患腎功能衰竭的病人在接受含釓的磁力共振造影劑後,會有百分之一至七的機會出現系統性腎臟纖維化病變。受影響的患者會出現行動不便,關節攣縮,多個器官功能衰竭。該反應罕有地會引致死亡。
  6. 公私營協作放射診斷造影計劃(協作造影)

    隨著癌症個案數目多年來不斷增加,市民對醫院管理局(醫管局)所提供的放射診斷造影服務的需求日益殷切。「協作造影」計劃(計劃)由政府撥款資助,旨在透過公私營協作模式,加強醫管局對癌症病人提供的放射診斷造影服務。

    計劃的服務對象為在醫管局接受治理的結直腸癌、乳腺癌、鼻咽癌、淋巴癌、有關頭頸部位的癌、胃癌、前列腺癌、子宮體癌、子宮頸癌、肉瘤癌或生殖細胞瘤癌的病人。這些病人倘若經醫生臨床診斷為符合資格,可被轉介至私營醫療機構接受放射診斷造影服務,作為癌症治療的一部分。

    計劃為病人提供電腦掃描造影 (CT)及磁力共振掃描造影 (MRI)服務。醫生若斷定上述癌症病人需接受這些服務,可邀請病人自願參與本計劃,所需費用由醫管局全額資助。病人如選擇不參與計劃,醫管局仍會繼續為其提供服務。

    應邀參與計劃的病人可從醫管局的名單中選擇服務提供者,再由院方按其意願安排轉介事宜。診斷的結果會經由電子平台傳送至病人所屬的公立醫院,讓醫生為其制訂日後的治療計劃。一般而言,私營醫護提供者會於五個工作天內為預約病人提供服務。醫管局的醫生會在病人應診時邀請病人參與計劃,並進行即場登記。病人毋須自行申請。

    詳情請參閱醫管局網站

  7. 備註

    如有任何查詢,請聯絡你的主診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