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是香港常见癌症的第五位。在2021年,肝癌新症共有1 771宗,佔本港癌症新症总数的4.6%。按粗发病率计算,每十万香港人口中即有24宗新增个案。同时,肝癌是本港致命癌症的第三位,在2021年导致1 447人死亡,佔癌症死亡总数9.6%。患肝癌的病人以男性为主,男性比女性患癌的比例于2021年约为3.1比1。
肝癌的治疗相对困难,主要因为当病人发现患上此病时已届癌症的中晚期,影响治愈率。因此,预防胜于治疗,市民应接受乙型肝炎疫苗注射,而乙型肝炎带病毒者更应定期跟进,及早察觉是否患上肝脏肿瘤。
肝脏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代谢器官。肝脏位于右上腹,分为左右两叶。肝脏的主要功能包括:
当肝脏细胞出现异变及不停分裂,就会形成肝癌。肝癌大致可分为原发性肝癌与转移性肝癌。「原发性肝癌」是由肝脏细胞引发的恶性肿瘤,常见的原发性肝癌有「肝细胞癌」及「胆管细胞癌」;由其他器官的癌细胞扩散到肝脏而引致的肝癌则称为「转移性肝癌」。
肝癌有很多成因,较高风险的因素包括:
有55%的肝癌是由乙肝病毒传染所引致的。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患肝癌的机会比非携带者大约高出100倍。乙型肝炎在香港十分普遍,全港约有十分之一的人口都是带病毒者或曾经感染乙型肝炎。在这群长期带病毒者中,有四分之一人会演变成肝硬化,因此而导致肝癌。
由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到演变成肝癌约需50至60年的时间。乙型肝炎感染者或会在10年后出现慢性肝炎,并有机会于再过21年后演变成肝硬化,而肝硬化后约29年或会变成肝癌。不过病情发展会因肝炎病毒的活跃程度而异。研究发现当病毒的活跃性越高时,肝细胞被破坏的速度就会越快,加速演变成肝硬化或慢性肝炎。
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携带病毒者患肝癌的机会大约高150倍。不过,因丙型肝炎而患肝癌者于西方国家较常见。
长期过量饮酒会引起与酒精有关的肝硬化,并有机会逐渐演变成肝癌。而滥用酒精的乙型肝炎带病毒者患肝癌的机会比一般的带病毒者更高出2倍。
肥胖、糖尿病及其他代谢紊乱疾病均会使肝脏受损,从而导致肝硬化及肝癌。
在动物实验中,花生及谷类果实中所发现的黄曲霉毒已被证实可导致肝癌。
如吸入制胶厂所用到的聚氯乙烯。
可引致胆管细胞癌。
肝脏具有神奇的自我修复功能,即使只剩下一小部份,依然可以正常运作。因此肝癌早期病征并不明显,但当肿瘤逐渐增大时,病人可能有下列症状:
肝癌已知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慢性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硬化、饮酒,以及进食受黄曲毒素污染的食物(如发霉的花生和谷物)。其他风险因素还包括糖尿病、肥胖、吸烟和患有某些遗传性的肝病,例如「血色素沉着症」、「肝糖储积症」和「威尔森氏症」。香港政府自1984年起已落实了关键的本地预防措施,为所有初生婴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避免饮酒和吸烟,可减低患上肝癌的机会。此外,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避免共用针筒和进食可能受黄曲毒素污染的食物、保持健康饮食和体重,亦有助减低患上肝癌的风险。
血液甲胎蛋白检查及腹部超声波检查是两种较为常用的肝癌筛查。然而,血液甲胎蛋白检查及腹部超声波检查都有其局限,并非百分之百准确。因为早期肝癌病人的甲胎蛋白往往处于正常水平,而其他身体状况亦可能引致甲胎蛋白数值上升;而腹部超声波检查的准确度则较受检测人员、腹部脂肪等因素影响,或未能检测出细小的肿瘤。
现时并不建议一般风险的无症状人士进行例行肝癌筛查。
属较高风险组别的人士(例如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或肝硬化),应谘询医生,以决定是否有需要及如何进行癌症监测。因应年龄、家族史、是否出现肝硬化等临床准则,可考虑定期(例如每6至12个月)接受甲胎蛋白和超声波作监测。
高危及出现上述征状的人士,应向医生求诊,定期或尽快接受检查,及早诊断和发现能提高疾病的治愈率。而肝癌相关检查包括以下各项:
一经确诊,医生会因应病情建议病人采用以下的治疗方法:
治疗原理是透过手术切除肿瘤及附近受影响的组织。根治性手术切除适用于肿瘤只影响一边的肝叶而肝功能正常的病人,约占病人的两成。接受这种治疗的病人,三年及五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2%及50%。
透过超声波或电脑扫描协助下确定肿瘤位置,将95%浓度的酒精以幼针经皮肤直接注入肿瘤,高浓度的酒精会吸干细胞的水份,杀死癌细胞。
适用于肿瘤小于3厘米或肿瘤数目少于3个的病人。由于注射只能令肿瘤的中间部分枯死,而肿瘤周围的组织仍会生存和不断增生,所以病人需要接受多次的注射以确保杀死癌细胞。
SBRT是一种体外放射治疗,能将高剂量辐射送到肿瘤,既可控制病情,也能保留足够的正常肝脏。透过使用多模态图像配准,配合放射处理计划、呼吸动态管理及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它的治疗准确性高,能让消融辐射安全地进入病人体内。 适用于无法接受手术或局部消融治疗的病人,也适合一些虽然多次接受TACE治疗但仍出现癌症复发的病人,而患有门静脉血栓但不能接受TACE治疗的患者都可以用此疗法。经此治疗后,80-90%患有少于5厘米肿瘤的病人都有良好反应,严重癌症患者则有约50至70%出现良好反应。同时亦能改善接受较高治疗剂量的病人的病情控制及存活率。
标靶治疗的原理是集中攻击癌细胞的某一种靶点,从而减低对其他器官的伤害。但因正常细胞亦有类似的靶点,标靶治疗也会带来副作用,常见副作用有皮肤出疹、口腔溃疡、肚泻等。
用于免疫治疗的药物能有效地抑压癌细胞对免疫系统造成的影响,从而促进免疫系统对抗癌细胞的能力。
肝癌病人常见的并发症有:
当癌组织严重损害病人肝脏,导致肝脏严重破坏,体内毒素便不能排出,导致肝性脑病。肝性脑病是导致肝癌死亡的主要原因。
肝功能衰竭的现象会引发肾功能衰竭,导致无法排除体内废物。
肿瘤细胞转移到肺及骨是颇常见的,当转移到腹膜时,会产生腹水。因此,靠近横隔膜的肝癌会直接浸润横着隔膜及胸膜,引致血性胸水。
病人接受手术前后和康复期间,应谨记以下事项:
监察肝功能及复发征状,若发现有任何新的症状,病人必须尽快通知医生。
应以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同时需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蛋白质丰富(如牛奶、蛋、瘦肉)与含多种维他命的食物,并应减少动物油的摄取。
当肝病出现时,正确断定病因有助治疗。虽然一般血液化验、超声波检查能提供部份答案,但活组织样本化验能提供详尽的资料帮助断定病因。肝脏活组织检查(活检)是使用一特制之穿刺针,经皮肤刺进肝脏以抽取组织作化验之用。若病人患有急性或慢性肝炎、肝功能不正常、肝衰竭、肝硬化等,肝脏活检均能提供有用资料以断定病因,评估病情及定出日后治疗方案。
如有任何查询,请联络你的主诊医生。
肝动脉化疗栓塞法是一种局部化疗,适用于无法经手术切除的肝癌,亦适用于术后肝转移及局部复发。某些肝癌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后,肿瘤会缩小,令病人重获经手术治疗的机会。
肝动脉化疗栓塞法是利用局部注射化疗药物(Cisplatin及Lipiodol)以增加肿瘤区化疗药物的浓度,杀死肿瘤细胞,并降低化疗药物的副作用。治疗间会用到海绵(Gelfoam)施行血管栓塞,切断肿瘤营养和氧供应,使肿瘤坏死,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如有任何查询,请联络你的主诊医生。
射频消融术是一种治疗肝脏肿瘤的手术,适应症包括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治疗借助电子技术进行局部加热,当温度加热至超过摄氏60度便可使肿瘤组织壊死。根据肿瘤大小及位置,可经皮穿刺或开腹进行手术,并同时使用超声波引导电极及监视肿瘤的消融程度。
如有任何查询,请联络你的主诊医生。
「钇-90微粒选择性内放射治疗」(SIRT-Y90)是一种治疗肝癌的体内放射疗法。目前此治疗适用于治疗原发性肝癌或继发性肝肿瘤个案。
选择性内放射治疗的原理是利用肿瘤和正常肝脏不同血液供应的生理特性,通过肝动脉导管注射钇-90微粒,绝大部份微粒会优先进入并停留在肿瘤里,从而减低对正常肝脏的损害。经由肝动脉导管注射入肿瘤后,钇-90微粒一般会停留在肿瘤的微血管中,发挥局部放射疗效。不过有时钇-90微粒亦可能游离到正常肝组织或其他器官而造成损害。当钇-90 的辐射消失后,微粒会永久停留在组织中。
停留在肝肿廇中的钇-90 微粒所释放出的辐射,在正常情况下不会穿出病人肌肉皮肤。但若病人体内的辐射剂量高于某一水平时,其产生的次级X光射线仍有可能对身傍的人产生某些伤害。
根据香港辐射条例,以及医院辐射安全和保护守则规定,凡体内带有1.5GBq以上钇-90的病人,必须留于隔离病房,以免对病者家人及公众构成辐射危险。因此,病者在隔离期间,不能擅自离开特定的房间。病者接受钇-90治疗后一般需隔离几小时到几天才能离开隔离病房或出院,而实际所需时间取决于每个病者所接受的剂量。在出院后,由于病人体内仍有少量辐射( <1.5 GBq),故需注意指示卡上面的辐射安全和保护指引。如病人不幸身故,视乎当时病人体内的辐射水平,卫生部门有机会不批准火葬,或者要求将火葬延迟一段特定时间。
如有任何查询,请联络你的主诊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