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香港常见的癌症。在2021年,胃癌新症共有1 306宗,佔本港癌症新症总数的3.4%。按粗发病率计算,每十万香港人口中即有约18宗新增个案。在2021年,胃癌导致631人死亡,佔癌症死亡总数4.2%。胃癌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提升,男性和女性新症年龄中位数分别为71岁和70岁。
胃癌没有特定的初期症状,不少患者只当成胃部不适而掉以轻心,延误诊治。因此过半患者到察觉患病接受治疗时,通常已扩散到其他组织,而病情亦已到中晚期。
胃是消化系统中的一部分,会分泌胃酸帮助消化,并将大块食物研磨成小块,然后透过肠道蠕动将食物逐步转入肠道继续消化程序。
当胃部细胞出现异变,发展成为恶性肿瘤,就是胃癌。不过胃癌的成因至今仍未有定论。
引致胃癌的因素有很多,研究发现,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有可能增加患胃癌的机会,其他风险因素包括:
患上胃癌的病人可能会出现以下征状,但这些征状亦可能是因其他更常见的情况如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所引致。如有怀疑,应尽早向医生求诊:
胃癌的成因至今仍未完全明确,不过有几种风险因素会增加患上胃癌的风险,包括:
一般而言,奉行健康的生活模式,例如恆常进行体能活动、保持健康均衡饮食(包括摄取充足的水果和蔬菜、避免进食盐渍食物)、保持健康体重、以及避免吸烟和饮酒,可以减低患上胃癌的风险。
根据现有的国际和本地科学证据,政府辖下的「癌症预防及普查专家工作小组」就本地人口提出了针对胃癌的筛查建议:
一经确诊,医生会因应癌症分期建议病人采用以下的治疗方法:
胃癌病人和治疗常见的并发症有:
头晕、心悸、排出漆黑色有如柏油样的大便、呕吐有如咖啡渣状物。
会导致总胆管受压。病人会出现眼白及皮肤呈现黄色和大便呈现灰土色等的黄疸征状。
幽门是胃部末端的括约肌结构,若被肿瘤阻塞,食物便不能顺利经幽门送到十二指肠,因而出现上腹部胀痛和呕吐。
癌肿会令胃部穿孔并引致腹膜炎。腹膜炎是可致命的急症,病人会出现腹部压痛。
可能出现接口渗漏。另一方面,进食后出现呕吐、腹泻、晕眩和血压低等情况。原因是当部份或全胃切除后,食物会过份迅速送达小肠,因而产生相关的反应。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抵抗力减低、腹泻、恶心、呕吐和疲倦等。医生会安排定期验血,以监察骨髓功能。医生亦会处方药物以减轻化学治疗的副作用。
治疗胃癌的标靶药物可能引致腹泻、恶心、呕吐和影响心脏功能。医生会处方药物以减轻标靶治疗的的副作用。医生亦会安排定期心脏检查。
切除胃部后,病人在饮食习惯需作出调节:
上腔内视镜检查,俗称胃镜检查,是诊断上腔消化道包括食道、胃及十二指肠部位疾病的最佳方法。病人患有上消化道溃疡或出血、怀疑食道癌与胃癌疾病、消化不良、胃酸倒流、吞咽困难等情况均应接受胃镜检查。相对传统X光检查,胃镜检查除能更准确发现致病原因,亦能同时通过各种辅助仪器,对病源作活钳样本化验及进行治疗。
如有任何查询,请聯络你的主诊医生。
胃切除手术最常用于治疗恶性肿瘤,有时亦用于治疗胃部良性病变。手术切除至今仍是唯一有机会治愈胃癌或助胃癌病人长期存活的有效方法。此外,若姑息性切除手术可行,它亦能有效地纾缓病人消化道阻塞、出血、穿孔等症状。
适用于大多数可切除的胃癌,一般会于上腹中间打开切口,然后按治疗胃癌的切除手术原则进行手术。
现时腹腔镜胃切除被认为适用于部分早期胃癌。一般会于上腹打开约五个1至4厘米的切口,透过腹腔镜进行手术。
如有任何查询,请聯络你的主诊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