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
胃癌是香港常见的癌症。在2022年,胃癌新症共有1 272宗,占本港癌症新症总数的3.6%。 按粗发病率计算,每十万香港人口中即有约17宗新增个案。 在2022年,胃癌导致634人死亡,占癌症死亡总数4.3%。 胃癌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提升,男性和女性新症年龄中位数分别为72岁和68岁。
胃癌没有特定的初期症状,不少患者只当成胃部不适而掉以轻心,延误诊治。因此过半患者到察觉患病接受治疗时,通常已扩散到其他组织,而病情亦已到中晚期。
胃癌是甚么?
胃是消化系统中的一部分,会分泌胃酸帮助消化,并将大块食物研磨成小块,然后透过肠道蠕动将食物逐步转入肠道继续消化程序。
当胃部细胞出现异变,发展成为恶性肿瘤,就是胃癌。不过胃癌的成因至今仍未有定论。
甚么人较易患上胃癌?
引致胃癌的因素有很多,研究发现,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有可能增加患胃癌的机会,其他风险因素包括:
- 男性。
- 年纪越大,患胃癌的机会越高。五十岁后,患胃癌的机会会更高。
- 长期进食高盐、腌制和熏制食物会增加患胃癌危险性。
- 有胃部瘜肉、曾接受胃部切除手术及患有恶性贫血。
- 吸烟。
- 家族近亲曾患有胃癌,患上胃癌的机会较其它人高两倍以上。
胃癌有甚么征状?
患上胃癌的病人可能会出现以下征状,但这些征状亦可能是因其他更常见的情况如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所引致。如有怀疑,应尽早向医生求诊:
- 持续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 体重急速下降。
- 小腹肿胀。
- 进食后腹胀不适。
- 呕吐,甚至吐血。
- 大便出血或大便呈黑色。
- 贫血、疲倦、虚弱。
预防
胃癌的成因至今仍未完全明确,不过有几种风险因素会增加患上胃癌的风险,包括:
- 年龄增长;
- 性别:胃癌患者以男性较多;
- 幽门螺旋菌感染;
- 胃癌癌前病变(例如: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
- 吸烟;
- 饮酒;
- 进食大量盐渍食物及高盐份食物;
- 过重或肥胖;以及
- 有胃癌家族史或某种遗传综合症。
一般而言,奉行健康的生活模式,例如恆常进行体能活动、保持健康均衡饮食(包括摄取充足的水果和蔬菜、避免进食盐渍食物)、保持健康体重、以及避免吸烟和饮酒,可以减低患上胃癌的风险。
筛查
根据现有的国际和本地科学证据,政府辖下的「癌症预防及普查专家工作小组」就本地人口提出了针对胃癌的筛查建议:
- 第一级预防仍为减低胃癌风险的重要策略。市民应奉行健康生活模式,包括不吸烟、避免饮酒、均衡饮食 (例如进食充足蔬果、避免进食高盐及盐渍食品),以及维持良好体重。
一般风险的无症状人士
- 不建议一般风险的无症状人士进行胃癌筛查 (包括上消化道摄影检查、胃内视镜检查或 生物标记测试,例如幽门螺旋菌血清测试)。一般市民如无症状,亦不建议接受幽门螺旋菌感染测试(包括尿素呼气测试、血清测试或大便抗原测试)。
较高风险的无症状人士
- 较高风险人士(如出现胃癌癌前病变或有胃癌家族史者)可考虑就是否需要接受筛查及筛查方式谘询医生意见。
胃癌有甚么治疗方法?
一经确诊,医生会因应癌症分期建议病人采用以下的治疗方法:
胃癌和相关治疗会引起甚么并发症?
胃癌病人和治疗常见的并发症有:
-
消化道出血
头晕、心悸、排出漆黑色有如柏油样的大便、呕吐有如咖啡渣状物。
-
胆道梗阻
会导致总胆管受压。病人会出现眼白及皮肤呈现黄色和大便呈现灰土色等的黄疸征状。
-
胃幽门阻塞
幽门是胃部末端的括约肌结构,若被肿瘤阻塞,食物便不能顺利经幽门送到十二指肠,因而出现上腹部胀痛和呕吐。
-
腹膜炎
癌肿会令胃部穿孔并引致腹膜炎。腹膜炎是可致命的急症,病人会出现腹部压痛。
-
胃切除手术后的并发症
可能出现接口渗漏。另一方面,进食后出现呕吐、腹泻、晕眩和血压低等情况。原因是当部份或全胃切除后,食物会过份迅速送达小肠,因而产生相关的反应。
-
化学治疗的副作用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抵抗力减低、腹泻、恶心、呕吐和疲倦等。医生会安排定期验血,以监察骨髓功能。医生亦会处方药物以减轻化学治疗的副作用。
-
标靶治疗的副作用
治疗胃癌的标靶药物可能引致腹泻、恶心、呕吐和影响心脏功能。医生会处方药物以减轻标靶治疗的的副作用。医生亦会安排定期心脏检查。
胃癌的病人如何妥善照顾自己?
切除胃部后,病人在饮食习惯需作出调节:
- 少吃多餐,如每天6餐。每餐避免过饱,否则会出现呕吐、腹泻、晕眩、血压低等情况。进食时及进食后避免饮用任何饮品,以延长食物在胃肠的逗留时间,促进吸收。
- 选较易消化的食物。
- 习惯慢慢嘴嚼。
- 饭后稍事休息,以免消化不良。
- 避免贫血,注意补充维他命B12(例如透过进食肝脏、肉、鱼及奶等食物),部份病人需定期接受注射维他命B12。
上腔内视镜(食道胃十二指肠)检查
-
简介
上腔内视镜检查,俗称胃镜检查,是诊断上腔消化道包括食道、胃及十二指肠部位疾病的最佳方法。病人患有上消化道溃疡或出血、怀疑食道癌与胃癌疾病、消化不良、胃酸倒流、吞咽困难等情况均应接受胃镜检查。相对传统X光检查,胃镜检查除能更准确发现致病原因,亦能同时通过各种辅助仪器,对病源作活钳样本化验及进行治疗。
-
检查前准备
- 病人最少须于内镜检查前六小时禁食。
- 病人的眼镜及金属饰物及可移除的假牙,需在检查前移除。
- 若患上其他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瓣膜性疾病等或已怀孕,须告诉医护人员并听从其指示服药。
- 病人亦应提供现所服用药物的详情,特别是会影响凝血的药物及任何过敏反应资料。
- 门诊病人不宜亲自驾驶前來,亦应避免在检查前酗酒、抽烟或服用不当份量的镇静药物。
- 年老、行动不便的病人宜由家人陪伴前往检查。
-
检查过程
- 在检查前,病人喉部先被喷上局部麻醉药,医生随着将一支柔软,直径约为0.9至1.2厘米之内视镜经口部放进病人体内,对食道、胃部及部份十二指肠之内璧作检查。
- 检查期间,病人会保持清醒。
- 在个别情况下,医生会因应病人需要而给予镇静剂注射。
- 一般来说,整个内视镜检查需时约5-20分钟。在一些复杂的情况下,例如治疗上腔消化道出血时,检查时间将会较长。途中医护人员会严密监察病人的情况。
-
检查后须知
- 检查后病人需禁食约一小时,让喉部麻醉药或镇静剂药力减退,以防哽咽。
- 如病人接受镇静剂注射,则整天不可操作重型机器、签署法律文件或驾驶,以防意外发生。
- 病人应依照医护人员指示完成药物療程。
-
风险或并发症
- 检查期间病人多感到恶心、轻度喉咙痛楚及上腹膨胀不适。喉部之麻醉药亦会引致一个多小时的吞咽困难,但这些现象多在二十四小时内消失。
- 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肠道穿孔、出血、死亡、心肺并发症及感染等机会很低。不过各并发症发生之机会会因病人情况、检验及治疗方法而异,病人应主动询问主诊医生以明了详情。如出现严重并发症,病人或需接受外科手术治療,若情况严重,亦可能导致死亡。
-
检查后跟进
- 在检查后如病人出现轻微不适,或对检查结果、服药有疑问者,应向医护人员查询。
- 如出现严重事故,如肠胃出血、剧烈腹痛等,则应到就近急症室求诊。
-
备注
如有任何查询,请聯络你的主诊医生。
胃切除手术
-
简介
胃切除手术最常用于治疗恶性肿瘤,有时亦用于治疗胃部良性病变。手术切除至今仍是唯一有机会治愈胃癌或助胃癌病人长期存活的有效方法。此外,若姑息性切除手术可行,它亦能有效地纾缓病人消化道阻塞、出血、穿孔等症状。
-
治疗前准备
- 病人需要放入鼻胃管和导尿管,以助手术前排空胃部和膀胱,并方便手术后监控。
- 有需要时或会在腹腔内放入一至两条引流管,以排清彻底清除淋巴结后腹腔内的积液。
-
治疗过程
-
治疗胃癌的切除手术原则包括:
- 肿瘤边缘有足够的切割空间。
- 视乎肿瘤的位置,可进行部分、次全胃或全胃切除术。
- 彻底清除位于肿瘤及其血液供应附近区域的淋巴结。
- 安全而功能良好的重建手术。
-
手术可分为传统开放式和腹腔镜胃切除两种
-
传统开放式胃切除手术
适用于大多数可切除的胃癌,一般会于上腹中间打开切口,然后按治疗胃癌的切除手术原则进行手术。
-
腹腔镜胃切除
现时腹腔镜胃切除被认为适用于部分早期胃癌。一般会于上腹打开约五个1至4厘米的切口,透过腹腔镜进行手术。
-
- 胃切除手术会在全身麻醉的情况下进行。在大多数情况下,会额外采用硬膜外麻醉或病人自控镇痛,以减轻手术后的痛楚。
-
治疗胃癌的切除手术原则包括:
-
治疗后需知
- 病人应尽早离床活动及进行深呼吸咳嗽运动,以助减低肺炎胸部感染、尿滞留及静脉血栓的机会。
- 接受全胃切除手术的病人因会较难吸收维他命B12而容易出现贫血,需定期注射补充剂。
- 手术后初期,病人可能要视乎个人承受能力而调整饮食。
- 部份病人可能需要在手术后接受辅助治疗,例如化疗和电疗等。
-
风险或并发症
-
胃切除手术的相关手术风险出现机率约为1至5%,其中包括:
- 由于大范围的切割而造成手术期间或手术后的出血。
- 吻合口溢漏。
- 腹腔内体液聚集和脓肿。
- 瘘术,如胰瘘。
- 胸部并发症,如感染、肺炎、胸腔积水等。
- 后发后遗症,如肠胃失调、倾食症候群、营养不良及贫血等。
- 因胃切除手术而死亡的个案少于1%。
-
胃切除手术的相关手术风险出现机率约为1至5%,其中包括:
-
备注
如有任何查询,请聯络你的主诊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