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甲状腺癌新症共有1 140宗,佔本港癌症新症总数的3.0%。按粗发病率计算,每十万香港人口中即有约15宗新增个案。女性患甲状腺癌的机会较高,女性比男性的发病率约为4.2比1。
甲状腺癌的发病过程很缓慢,由癌细胞出现到发病可能历时数年。不过,透过现时的医学技术,即使甲状腺肿瘤很小,也能侦测得到,同时新式疗法也令治癒率提高。数据显示,第一至三期的五年相对存活率仍相当高 (>95%),而第四期仍达到69%。但正因为它发展缓慢,即使曾患甲状腺癌,亦有机会在多年后復发,所以患者必须定期复诊跟进。
甲状腺位于颈部前面和咽喉下面,呈蝴蝶状,是一个内分泌组织,负责分泌甲状腺素。在甲状腺后面的是副甲状腺,负责分泌副甲状腺素。甲状腺素能调节新陈代谢、血糖、心跳和肾功能等,而副甲状腺素则可以调节身体钙质、平衡骨骼的钙质、促进小肠及肾脏吸收钙质。当甲状腺的细胞异常增生,旧细胞又未曾死亡,细胞便会不断堆积,形成癌瘤。 甲状腺癌可分为四类,治疗方法亦会因发病对象不同而有异:
除以上类别外,甲状腺也可能出现淋巴瘤,属于非何杰金氏淋巴癌的一种,不过很罕见。
甲状腺癌的成因仍不清楚,有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甲状腺癌常见的征状包括:
甲状腺癌的早期征状并不明显,病人可能会忽略或以为是其他疾病。因此,若有怀疑,应尽快求诊和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目前不建议为一般风险的无症状人士作甲状腺癌筛查。
患甲状腺癌的较高风险人士(包括在婴孩期曾接受头颈部放射治疗,或有「家族性甲状腺癌」或「第二型多发性内分泌肿瘤」家族史),应考虑谘询医生,以决定是否需要及如何进行筛查。
利用一支细针慢慢插入颈部的硬块,抽出细胞,然后在显微镜下检查是否有癌细胞,医生可能会借助超声波扫描来确定细针插入的位置。
如果幼针抽验无法取得足够的活组织,医生便需要为病人进行手术来抽取活组织样本。医生会在甲状腺附近的皮肤先切一个小口,然后切取一小块甲状腺组织,在显微镜下检查组织是否有癌细胞。
病人应提供现时所服药物的详情,特别是抗血小板和抗凝血的药物,以及任何过敏反应的资料。服用抗血小板和抗凝血药物的病人或会因而需要暂时停服或调较剂量。
医生会利用超声波描绘颈部及甲状腺内部的图像,查看当中组织是固体硬块还是囊液。
医护人员会将小量放射性碘注射入病人的血管,二十分钟后,病人躺在床上,医护人员会将伽玛摄影机放于病人的颈部,以测量甲状腺的放射量。由于癌细胞不像正常甲状腺细胞般吸收放射物质,故此摄影机得出的影像可以显示癌瘤的位置。
甲状腺癌主要是以手术治疗,医生会视乎病人的情况,决定只切除部分甲状腺或是整个甲状腺。在进行手术时,医生亦会检查甲状腺附近的淋巴结有否受癌细胞影响;若癌细胞已开始扩散到甲状腺以外的地方,医生会把甲状腺附近的组织一并切除。
在切除整个或接近整个甲状腺后,病人须要终生服用甲状腺荷尔蒙,以替代原先由甲状腺制造的荷尔蒙,这亦可以帮助抑压甲状腺刺激荷尔蒙(TSH)的分泌。如果甲状腺刺激荷尔蒙处于高水平,有可能会刺激剩馀的癌细胞,令癌症复发。
如果手术后仍有癌细胞残留于颈部、或无法以手术移除癌肿瘤,医生会考虑采用体外放射治疗。这方法较常用于治疗髓质癌及退行发育癌。假如癌症复发,也可能使用这种方法治疗。
进行治疗前,医院须要为病人制造适合头颈的透明胶面具,这面具与治疗床连接,以确保放射治疗时病人的头部处于正确位置。
进行手术切除甲状腺后,病人可能会出现以下的副作用:
手术治疗可能会引致的风险及并发症包括:
病人接受手术前后和康复期间,应谨记以下事项:
应尽早下床走动。如果需卧床,应跟随治疗师的指导,定时作足部移动及深呼吸。为了保持气道畅通,需要以半坐的姿势卧床。手术后一段时间内,病人吞咽时会感到痛楚,可能要进食流质或较软的食物。
按照医生指示服用所需药物(例如甲状腺荷尔蒙、钙片及维他命D)。
即使甲状腺被切除,也有复发的机会,因此病人需定期覆诊及检查有否复发。在接受放射性碘治疗后半年,医生会安排病人进行同位素碘全身扫描及抽血检验甲状腺球蛋白,以确定没有残留癌细胞。此后医生会定期替病人进行颈部检查及抽血检验等,以侦察复发。
若因治疗副作用而暂时无法正常进食,可先以饮用高营养及高热量的营养补充饮品替代。
放射同位素碘(放射碘)是附带辐射的碘质。当它被人体吸收后,会集中在甲状腺组织,附带的辐射可以消灭手术后馀下的正常或恶性甲状腺细胞。放射碘可以减少肿瘤复发的机会,帮助日后监察病情,亦可以用来治疗复发的甲状腺肿瘤。放射碘是口服药物,设有水剂或丸剂。大部份放射碘会被甲状腺组织吸收,其馀的会经小便、大便、口水及汗液在几天内排出体外。虽然身体其他正常组织也会受到辐射,但通常没有明显副作用。
服食放射碘前需注意以下事项,以确保放射碘被身体充份吸收,而详情应以医护人员指示为准。
如有任何查询,请联络你的主诊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