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
在2022年,甲状腺癌新症共有1 049宗,占本港癌症新症总数的3.0%。按粗发病率计算,每十万香港人口中即有约14宗新增个案。女性患甲状腺癌的机会较高,女性比男性的发病率约为3.6比1。
甲状腺癌的发病过程很缓慢,由癌细胞出现到发病可能历时数年。不过,透过现时的医学技术,即使甲状腺肿瘤很小,也能侦测得到,同时新式疗法也令治癒率提高。数据显示,第一至三期的五年相对存活率仍相当高 (>95%),而第四期仍达到69%。但正因为它发展缓慢,即使曾患甲状腺癌,亦有机会在多年后復发,所以患者必须定期复诊跟进。
甲状腺癌是甚么?
甲状腺位于颈部前面和咽喉下面,呈蝴蝶状,是一个内分泌组织,负责分泌甲状腺素。在甲状腺后面的是副甲状腺,负责分泌副甲状腺素。甲状腺素能调节新陈代谢、血糖、心跳和肾功能等,而副甲状腺素则可以调节身体钙质、平衡骨骼的钙质、促进小肠及肾脏吸收钙质。当甲状腺的细胞异常增生,旧细胞又未曾死亡,细胞便会不断堆积,形成癌瘤。 甲状腺癌可分为四类,治疗方法亦会因发病对象不同而有异:
- 乳头状癌(Papillary):最普遍的一种,多出现于年青女性身上。
- 滤泡状癌(Follicular):第二普遍的一种,大多发生于较年长的人身上。
- 髓质癌(Medullary):罕见的甲状腺癌,家族遗传的机会较高。
- 退行发育癌(Anaplastic):罕见的甲状腺癌,患者多为60岁以上,癌瘤的生长速度较其他甲状腺癌快,也不易治理。没好好治理的乳头状癌会演变为此种癌症。
除以上类别外,甲状腺也可能出现淋巴瘤,属于非何杰金氏淋巴癌的一种,不过很罕见。
甚么人较易患上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的成因仍不清楚,有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 曾接触大量辐射:例如年幼时曾接受头颈X光照射、放射治疗的病人或生活在有高密度放射线的环境。过往外国核电厂发生辐射泄漏事件后,该地区的人患甲状腺癌的比率也特别高。
- 家族遗传:家族中曾有人患过甲状腺肿瘤、家族性甲状腺髓质癌、多发性内分泌肿瘤及遗传性大肠瘜肉等均有较大机会患上甲状腺癌。
- 个人病历:若曾患甲状腺肿瘤或甲状腺良性结节等疾病,患上甲状腺癌的机会也较大。
- 性别:女性患甲状腺癌的机会较男性大。
- 饮食:饮食中缺乏碘亦有可能增加患上甲状腺癌的机会。
- 年龄:很多甲状腺癌的患者都是40岁以上的人士。
甲状腺癌有甚么征状?
甲状腺癌常见的征状包括:
- 抚压颈部前端时发现无痛硬块,并日渐增大。
- 声音持续沙哑。
- 颈痛或喉咙痛,甚至耳朵也感到痛楚。
- 吞咽或呼吸困难,有压迫感。
- 持续咳嗽,但没有其他感冒迹象。
甲状腺癌的早期征状并不明显,病人可能会忽略或以为是其他疾病。因此,若有怀疑,应尽快求诊和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预防
- 曾接触有一定强度的电离辐射(包括儿时接受头部、颈部或胸部的放射治疗或核事故);
- 有甲状腺癌家族史。
筛查
「一般风险」的无症状人士
目前不建议为一般风险的无症状人士作甲状腺癌筛查。
「较高风险」人士
患甲状腺癌的较高风险人士(包括在婴孩期曾接受头颈部放射治疗,或有「家族性甲状腺癌」或「第二型多发性内分泌肿瘤」家族史),应考虑谘询医生,以决定是否需要及如何进行筛查。
如何检查和诊断甲状腺癌?
- anchor
1.
幼针抽验或活组织检验
利用一支细针慢慢插入颈部的硬块,抽出细胞,然后在显微镜下检查是否有癌细胞,医生可能会借助超声波扫描来确定细针插入的位置。
- anchor
2.
手术活组织检验
如果幼针抽验无法取得足够的活组织,医生便需要为病人进行手术来抽取活组织样本。医生会在甲状腺附近的皮肤先切一个小口,然后切取一小块甲状腺组织,在显微镜下检查组织是否有癌细胞。
病人应提供现时所服药物的详情,特别是抗血小板和抗凝血的药物,以及任何过敏反应的资料。服用抗血小板和抗凝血药物的病人或会因而需要暂时停服或调较剂量。
- anchor
3.
超声波甲状腺扫描
医生会利用超声波描绘颈部及甲状腺内部的图像,查看当中组织是固体硬块还是囊液。
- anchor
4.
甲状腺放射性同位素扫描
医护人员会将小量放射性碘注射入病人的血管,二十分钟后,病人躺在床上,医护人员会将伽玛摄影机放于病人的颈部,以测量甲状腺的放射量。由于癌细胞不像正常甲状腺细胞般吸收放射物质,故此摄影机得出的影像可以显示癌瘤的位置。
- anchor5.
甲状腺癌有甚么治疗方法?
-
anchor
1.
外科手术
甲状腺癌主要是以手术治疗,医生会视乎病人的情况,决定只切除部分甲状腺或是整个甲状腺。在进行手术时,医生亦会检查甲状腺附近的淋巴结有否受癌细胞影响;若癌细胞已开始扩散到甲状腺以外的地方,医生会把甲状腺附近的组织一并切除。
在切除整个或接近整个甲状腺后,病人须要终生服用甲状腺荷尔蒙,以替代原先由甲状腺制造的荷尔蒙,这亦可以帮助抑压甲状腺刺激荷尔蒙(TSH)的分泌。如果甲状腺刺激荷尔蒙处于高水平,有可能会刺激剩馀的癌细胞,令癌症复发。
-
anchor
2.
-
anchor
3.
体外放射治疗
如果手术后仍有癌细胞残留于颈部、或无法以手术移除癌肿瘤,医生会考虑采用体外放射治疗。这方法较常用于治疗髓质癌及退行发育癌。假如癌症复发,也可能使用这种方法治疗。
进行治疗前,医院须要为病人制造适合头颈的透明胶面具,这面具与治疗床连接,以确保放射治疗时病人的头部处于正确位置。
-
anchor
4.
甲状腺癌和相关治疗会引起甚么并发症?
进行手术切除甲状腺后,病人可能会出现以下的副作用:
- 声带神经、食道或气管遭切伤,导致流血。
- 声音沙哑疲弱。
- 疲倦。
- 副甲状腺切除后会引致体内钙质水平大幅下降,容易出现四肢麻痹或抽搐。病人可以服用钙片和维他命D补充。
- 手术后锁骨上方会留下疤痕,不过随著时间会逐渐变淡。
手术治疗可能会引致的风险及并发症包括:
- 麻醉并发症和由自身疾病引起的并发症。
- 威胁生命的并发症,包括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深静脉血栓形和肺栓塞。
- 喉返神经受损。单边损伤或会引致呛咽和声音沙哑,而两边的损伤或会导致气管阻塞。
- 副甲状腺功能减退。
- 甲状腺功能减退并需要长期补充甲状腺素。
- 出血。
- 感染。
甲状腺癌的病人如何妥善照顾自己?
病人接受手术前后和康复期间,应谨记以下事项:
-
手术后的护理
应尽早下床走动。如果需卧床,应跟随治疗师的指导,定时作足部移动及深呼吸。为了保持气道畅通,需要以半坐的姿势卧床。手术后一段时间内,病人吞咽时会感到痛楚,可能要进食流质或较软的食物。
-
定期服药
按照医生指示服用所需药物(例如甲状腺荷尔蒙、钙片及维他命D)。
-
定期覆诊
即使甲状腺被切除,也有复发的机会,因此病人需定期覆诊及检查有否复发。在接受放射性碘治疗后半年,医生会安排病人进行同位素碘全身扫描及抽血检验甲状腺球蛋白,以确定没有残留癌细胞。此后医生会定期替病人进行颈部检查及抽血检验等,以侦察复发。
-
摄取充足的营养
若因治疗副作用而暂时无法正常进食,可先以饮用高营养及高热量的营养补充饮品替代。
甲状腺肿瘤放射碘治疗
-
简介
放射同位素碘(放射碘)是附带辐射的碘质。当它被人体吸收后,会集中在甲状腺组织,附带的辐射可以消灭手术后馀下的正常或恶性甲状腺细胞。放射碘可以减少肿瘤复发的机会,帮助日后监察病情,亦可以用来治疗复发的甲状腺肿瘤。放射碘是口服药物,设有水剂或丸剂。大部份放射碘会被甲状腺组织吸收,其馀的会经小便、大便、口水及汗液在几天内排出体外。虽然身体其他正常组织也会受到辐射,但通常没有明显副作用。
-
治疗前准备
服食放射碘前需注意以下事项,以确保放射碘被身体充份吸收,而详情应以医护人员指示为准。
- 治疗前避免接受含碘的X光或扫描造影剂。如有怀疑,请向医生提出。
- 治疗前叁至四星期开始停服甲状腺素,除非按医生指示注射促甲状腺激素。停药期间病人可能会感到疲倦、情绪低落和反应迟缓。只要之后按指示再服甲状腺素就会回复正常。
- 治疗前两星期开始避免进食含碘质的食物,戒吃一切海产,例如鱼、虾、蟹、贝类、海藻、蚝油等、海盐、加了碘质的食品、及含碘的药物,如含碘的咳药。
- 病人需注意以下事项︰
- 放射物质可引致畸胎。在放射碘治疗期间及特定时间内,男性或女性病人均应采取避孕措施,详情请参照医生指示。
- 在放射碘治疗前后及期间,女性病人须停止哺乳,因放射碘会经母乳影响婴儿,详情请参照医生指示。
- 如需要长时间近距离(如一公尺内)接触或照顾婴儿、小孩或孕妇,请告知医生。
- 如曾对碘质有过敏反应,请告知医生。
- 以往曾接受放射碘治疗,请告知医生。
-
治疗过程
- 病人需于指定时间到放射治疗部服食放射性碘。
- 放射碘治疗后须留院隔离,一般需时两天,以避免其他人受到不必要的辐射。留院期间必须留在病房指定房间,并关上房门。病人可能会与另一位接受放射碘治疗的同性病人共住同一病房。因服用放射碘后体内会存有轻微辐射,医护人员一般不会逗留太久,而进入病房时亦会留在铅板后,病人应尽量与他们保持距离。
- 为减少他人接触不必要的辐射,应尽量避免亲友探访。探访者应根据医护人员的指示站在铅板后面及尽量缩短探访时间。孕妇及小孩不可探访病人,因辐射对他们的影响最大。
- 住院期间病人应保持个人卫生和病房环境清洁。
- 应多喝水和如厕,将多馀的放射碘尽快排出体外。
- 因汗液含有辐射,病人应每天洗澡并穿著病人服,以免污染自己的衣服。
- 用餐后的食具和垃圾应放入特备之胶袋内。
- 使用专用的洗手间,保持洗手间清洁,避免尿液飞溅。如厕后请冲水两次。每次如厕后请彻底洗手,把洗手盘冲洗干净。
- 基于严格的辐射防护要求,病人不可擅自离开隔离病房,并必须遵从医护人员对辐射防护的指示。出院时间取决于身体的辐射水平。工作人员会安排辐射检查,辐射降至安全水平便可以出院。治疗期间如有不适,应通知医护人员。
-
治疗后需知
- 在出院当日医护人员会安排辐射检查。视乎量度结果,部分病人或需于出院后遵守以下指示约一星期,时间以医护人员的指示为准。
- 避免长时间待在其他人身边。
- 避免与人同床而睡或有性行为。
- 避免长时间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 避免到人多挤拥的公众地方或娱乐场所。
- 可以与孕妇或小孩同处一室,但应避免长时间同坐、并避免拥抱或亲吻。
- 如工作上需要长时间与人近距离(即一公尺内)接触,尤其是孕妇及小孩,请勿上班。如需要病假,请向医护提出。
- 应多喝水和如厕,将多馀的放射碘尽快排出体外。
- 应保持厕所清洁,避免尿液飞溅,如厕后应冲水两次。每次如厕后请彻底洗手,并把洗手盘和浴缸冲洗干净。
- 与其他人分开食具,用膳后亦须分开清洗。
- 请勿与人共用毛巾。毛巾与内衣须与其他人分开清洗。
- 放射碘治疗后特定时间内须继续戒吃海产和甲状腺素,详情请参照医生指示。
- 如病人不幸身故,视乎当时病人体内的辐射水平,卫生部门有机会不批准火葬,或要求将火葬延迟一段特定时间。
- 在出院当日医护人员会安排辐射检查。视乎量度结果,部分病人或需于出院后遵守以下指示约一星期,时间以医护人员的指示为准。
-
风险或并发症
- 对放射碘治疗的反应、已知可能会出现的副作用与严重程度因人而异。短期副作用可能会在治疗期间出现,但治疗完成后数天至数星期会逐渐消退。
- 较常见的短期副作用包括:
- 食欲不振。
- 作闷或轻微呕吐,治疗当日避免进食过饱可减少这情况。
- 口干、味觉转变或暂时失去味觉、口腔或咽喉胀痛不适。多喝水可以减少这情况。
- 相对不常见的短期副作用包括:
- 血球和血小板数量下降,增加感染和出血的机会。
- 短暂脱发。
- 眼睛干涸。
- 颈部前下方轻微胀痛。
- 暂时失去嗅觉。
- 女性可能出现月经不正常。
- 男性的精子数目短暂减少。
- 而较为罕见的短期副作用包括:
- 胃炎引致消化不良、胸口灼热或胃溃疡。
- 膀胱发炎引致小便频密、赤痛。
- 头痛。
- 如手术后剩馀甲状腺组织较多会出现颈部明显胀痛。如有需要,医生会处方类固醇,以减低这副作用出现的可能性。
- 如肿瘤侵入脑部、骨骼、脊髓或气管附近或会导致肿瘤出血或肿胀引起的危险。
- 如肿瘤大范围影响肺部,会导致辐射引起的肺炎,并引致干咳、气促或轻微发热。
- 对放射碘产生过敏反应,出现皮疹、呼吸困难或低血压等现象。严重的可以致命,需要急救。
- 较常见的短期副作用包括:
- 而放射碘治疗亦可能引起长期的副作用。
- 相对不常见的长期期副作用包括:
- 唾液分泌减少,增加蛀牙和牙肉发炎的机会。
- 味觉永久转变或失去味觉。
- 口腔或咽喉持续胀痛不适。
- 眼睛长期干涸。
- 如肿瘤侵入肺部或会导致肺功能下降。
- 重复接受多次高剂量放射碘治疗的女性或会出现卵巢功能衰退,以致不育和提早收经。
- 在极罕见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由辐射引起的癌瘤,主要见于重复接受多次高剂量放射碘治疗的病人。
- 相对不常见的长期期副作用包括:
- 在接受治疗前,病人应注意:
- 放射碘一般不会影响日后的生育能力,除非病人多次重复接受高剂量放射碘。
- 女性如在放射碘治疗后一年内怀孕,小产机会可能会增加。
- 很少数病人可能出现可致命的并发症而死亡。
- 尽管采取了一切预防措施,仍有可能出现未能预见的副作用。
- 严重的副作用及并发症并不常见。它们出现的机会,征状及严重程度,会因应放射碘剂量和病人身体反应而有所不同。医护人员会尽力给予适当治疗,将副作用减至最少。
- 治疗可能未达到预期成效或缓解病情,甚至可能出现病情持续恶化或日后复发等情况。
- 治疗时亦可能出现无法预料、不能防范及不同程度的不良后果。患者需充分理解治疗可能出现的情况才决定接受放射治疗。
- 对放射碘治疗的反应、已知可能会出现的副作用与严重程度因人而异。短期副作用可能会在治疗期间出现,但治疗完成后数天至数星期会逐渐消退。
跟进管理
- 完成整个疗程后,医生会安排覆诊,跟进治疗的效果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请依时覆诊。
- 病人必须依照医生处方按时服药。
-
备注
如有任何查询,请联络你的主诊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