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香港最常見的癌症。在2021年,肺癌新症共有5 978宗,佔本港癌症新症總數的15.5%,而男女宗數比例約為1.4比1。按粗發病率計算,每十萬香港人口中即有約81宗新增肺癌個案,而男性發病年齡中位數為70歲,女性則為68歲。肺癌是本港致命癌症的首位。在2021年,肺癌導致4 037人死亡,佔癌症死亡總數的26.7%。
及早發現肺癌能提升治癒率,可惜大部分病人確診患上肺癌時已達中期或晚期,增加了治療的難度。因此高危人士例如煙民與經常吸食二手煙的人要對呼吸道疾病保持警覺,即使不幸患上肺癌,亦能及早發現,增加治癒率。數據顯示,整體肺癌患者的五年相對存活率為21.8%。第一期的五年相對存活率為72.4%,第二期為45.4%,第三期為24.6%,而第四期患者的五年相對存活率僅有7.8%。
肺癌是一種惡性腫瘤,通常於下呼吸道系統產生,如支氣管和細支氣管的表皮細胞等部位。
肺癌的主要風險因素包括:
以下徵狀可能是患上肺癌的徵兆:
要減低患上肺癌的機會,建議市民:
經審視現有的國際科學實證及本港實際情況後,政府轄下的「癌症預防及普查專家工作小組」提出以下有關肺癌篩查的建議,旨在提供一般參考資料,協助醫生在肺癌篩查方面為市民提供個人化建議:
要減低患上肺癌的風險,第一級預防策略至為重要。吸煙人士應該戒煙,非吸煙人士則切勿吸煙。
不建議一般風險的無症狀人士接受常規肺癌篩查(包括胸肺X光檢查、痰液細胞檢查或低輻射量電腦掃描)。
目前的數據並不足以評估以低輻射量電腦掃描方式進行肺癌篩查的利弊和成本效益,亦不足以斷定應以什麼準則(例如篩查對象和最有效的篩查程序)在本地進行此類篩查。根據海外文獻,如重度吸煙人士(即吸煙量大於20至30包年*而仍在吸煙或戒煙尚未超過10至15年的人士),即使沒有症狀,患上肺癌的風險亦會較高。這類人士接受低輻射量電腦掃描的肺癌篩查或會有益處。大多數海外建議指出有關人士一般在50至55歲開始接受肺癌篩查,直至74至80歲為止,通常每年或每兩年接受一次篩查。由於目前尚未有充分證據證明此等準則適用於本地情況,因此重度吸煙人士應與醫生商討接受低輻射量電腦掃描篩查的利弊(包括篩查或會出現假陽性結果,以及或須進行跟進檢查),了解情況後再作出切合個人需要的知情決定。
不建議較高風險的無症狀人士接受以胸肺X光檢查或痰液細胞檢查方式進行肺癌篩查。
*包年=每天吸煙的包數乘以吸煙的年數
治療肺癌的方法包括外科手術、體外放射治療、化學藥物治療和其他支持性的紓緩症狀方法包括激光、內放射、藥物等,這些治療方法可單獨或合併使用,醫生會視乎病人的病情而定。
這是針對早期未有擴散的肺癌最佳治療方法,最早期的病人手術後的痊癒率可達百分之六十以上。按癌腫的情況,手術可能切除腫瘤及周邊部份組織,亦可能切除整個肺葉甚至整邊肺部。
體外放射治療可應用於早期肺癌作根治性治療,適用於因年老或其他疾病不適合接受手術的病人。如果病人的癌腫瘤有局部擴散的情況,或在手術後要消滅未能切除的癌細胞,或已有癌腫瘤擴散的症狀(例如骨痛、腦部轉移等),醫生會利用輻射線去破壞癌細胞。
標靶治療使用針對某類癌腫細胞特徵而設計的藥物,副作用較傳統化療為少,較少影響骨髓造血細胞或免疫系統,適合用於某特定類型的後期肺癌病人。
病人經過手術、放射或抗癌藥物治療後,康復期間時應謹記以下事項:
雖然手術與藥物治療可以緩解部份甚至完全緩解肺癌病情,可惜肺癌的復發率相對偏高,其中很大原因是病人通常在肺癌擴散後才接受治療而影響治療成效。因此病人在康復期間必須堅持定期覆診,密切監察康復進度。若癌病復發,亦能夠及時接受診治。
支氣管鏡檢查是一個內窺鏡檢查.醫生會將支氣管鏡放進鼻孔或者呼吸管,以檢查病人的氣管及支氣管。
如有任何查詢,請聯絡主診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