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胃癌

胃癌是香港常見的癌症。在2021年,胃癌新症共有1 306宗,佔本港癌症新症總數的3.4%。按粗發病率計算,每十萬香港人口中即有約18宗新增個案。在2021年,胃癌導致631人死亡,佔癌症死亡總數4.2%。胃癌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提升,男性和女性新症年齡中位數分別為71歲和70歲。

胃癌沒有特定的初期症狀,不少患者只當成胃部不適而掉以輕心,延誤診治。因此過半患者到察覺患病接受治療時,通常已擴散到其他組織,而病情亦已到中晚期。

胃癌是甚麼?

胃是消化系統中的一部分,會分泌胃酸幫助消化,並將大塊食物研磨成小塊,然後透過腸道蠕動將食物逐步轉入腸道繼續消化程序。

當胃部細胞出現異變,發展成為惡性腫瘤,就是胃癌。不過胃癌的成因至今仍未有定論。

甚麼人較易患上胃癌?

引致胃癌的因素有很多,研究發現,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有可能增加患胃癌的機會,其他風險因素包括:

  • 男性。
  • 年紀越大,患胃癌的機會越高。五十歲後,患胃癌的機會會更高。
  • 長期進食高鹽、醃製和燻製食物會增加患胃癌危險性。
  • 有胃部瘜肉、曾接受胃部切除手術及患有惡性貧血。
  • 吸煙。
  • 家族近親曾患有胃癌,患上胃癌的機會較其它人高兩倍以上。

胃癌有甚麼徵狀?

患上胃癌的病人可能會出現以下徵狀,但這些徵狀亦可能是因其他更常見的情況如胃炎、胃或十二指腸潰瘍所引致。如有懷疑,應盡早向醫生求診:

  • 持續消化不良、食慾不振。
  • 體重急速下降。
  • 小腹腫脹。
  • 進食後腹脹不適。
  • 嘔吐,甚至吐血。
  • 大便出血或大便呈黑色。
  • 貧血、疲倦、虛弱。

預防

胃癌的成因至今仍未完全明確,不過有幾種風險因素會增加患上胃癌的風險,包括:

  • 年齡增長;
  • 性別:胃癌患者以男性較多;
  • 幽門螺旋菌感染;
  • 胃癌癌前病變(例如: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
  • 吸煙;
  • 飲酒;
  • 進食大量鹽漬食物及高鹽份食物;
  • 過重或肥胖;以及
  • 有胃癌家族史或某種遺傳綜合症。

一般而言,奉行健康的生活模式,例如恆常進行體能活動、保持健康均衡飲食(包括攝取充足的水果和蔬菜、避免進食鹽漬食物)、保持健康體重、以及避免吸煙和飲酒,可以減低患上胃癌的風險。

篩查

根據現有的國際和本地科學證據,政府轄下的「癌症預防及普查專家工作小組」就本地人口提出了針對胃癌的篩查建議:

  1. 第一級預防仍為減低胃癌風險的重要策略。市民應奉行健康生活模式,包括不吸煙、避免飲酒、均衡飲食 (例如進食充足蔬果、避免進食高鹽及鹽漬食品),以及維持良好體重。

一般風險的無症狀人士

  1. 不建議一般風險的無症狀人士進行胃癌篩查 (包括上消化道攝影檢查、胃內視鏡檢查或 生物標記測試,例如幽門螺旋菌血清測試)。一般市民如無症狀,亦不建議接受幽門螺旋菌感染測試(包括尿素呼氣測試、血清測試或大便抗原測試)。

較高風險的無症狀人士

  1. 較高風險人士(如出現胃癌癌前病變或有胃癌家族史者)可考慮就是否需要接受篩查及篩查方式諮詢醫生意見。

如何檢查和診斷胃癌?

出現上述徵狀的人士,應向醫生求診,儘快接受檢查。及早診斷能提高疾病的治癒率,而診斷胃癌的相關檢查包括:

  1. anchor
  2. anchor

    腹部超音波檢查電腦掃瞄

    此檢查有助準確診斷胃癌及癌症分期。

胃癌有甚麼治療方法?

一經確診,醫生會因應癌症分期建議病人採用以下的治療方法:

  1. anchor
  2. anchor
  3. anchor

胃癌和相關治療會引起甚麼併發症?

胃癌病人和治療常見的併發症有:

  • 消化道出血

    頭暈、心悸、排出漆黑色有如柏油樣的大便、嘔吐有如咖啡渣狀物。

  • 膽道梗阻

    會導致總膽管受壓。病人會出現眼白及皮膚呈現黄色和大便呈現灰土色等的黃疸徵狀。

  • 胃幽門阻塞

    幽門是胃部末端的括約肌結構,若被腫瘤阻塞,食物便不能順利經幽門送到十二指腸,因而出現上腹部脹痛和嘔吐。

  • 腹膜炎

    癌腫會令胃部穿孔並引致腹膜炎。腹膜炎是可致命的急症,病人會出現腹部壓痛。

  • 胃切除手術後的併發症

    可能出現接口滲漏。另一方面,進食後出現嘔吐、腹瀉、暈眩和血壓低等情況。原因是當部份或全胃切除後,食物會過份迅速送達小腸,因而產生相關的反應。

  • 化學治療的副作用

    常見的副作用包括抵抗力減低、腹瀉、噁心、嘔吐和疲倦等。醫生會安排定期驗血,以監察骨髓功能。醫生亦會處方藥物以減輕化學治療的副作用。

  • 標靶治療的副作用

    治療胃癌的標靶藥物可能引致腹瀉、噁心、嘔吐和影響心臟功能。醫生會處方藥物以減輕標靶治療的的副作用。醫生亦會安排定期心臟檢查。

胃癌的病人如何妥善照顧自己?

切除胃部後,病人在飲食習慣需作出調節:

  • 少吃多餐,如每天6餐。每餐避免過飽,否則會出現嘔吐、腹瀉、暈眩、血壓低等情況。進食時及進食後避免飲用任何飲品,以延長食物在胃腸的逗留時間,促進吸收。
  • 選較易消化的食物。
  • 習慣慢慢嘴嚼。
  • 飯後稍事休息,以免消化不良。
  • 避免貧血,注意補充維他命B12(例如透過進食肝臟、肉、魚及奶等食物),部份病人需定期接受注射維他命B12。
anchor

上腔內視鏡(食道胃十二指腸)檢查

  1. 簡介

    上腔內視鏡檢查,俗稱胃鏡檢查,是診斷上腔消化道包括食道、胃及十二指腸部位疾病的最佳方法。病人患有上消化道潰瘍或出血、懷疑食道癌與胃癌疾病、消化不良、胃酸倒流、吞嚥困難等情況均應接受胃鏡檢查。相對傳統X光檢查,胃鏡檢查除能更準確發現致病原因,亦能同時通過各種輔助儀器,對病源作活鉗樣本化驗及進行治療。

  2. 檢查前準備

    • 病人最少須於內鏡檢查前六小時禁食。
    • 病人的眼鏡及金屬飾物及可移除的假牙,需在檢查前移除。
    • 若患上其他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瓣膜性疾病等或已懷孕,須告訴醫護人員並聽從其指示服藥。
    • 病人亦應提供現所服用藥物的詳情,特別是會影響凝血的藥物及任何過敏反應資料。
    • 門診病人不宜親自駕駛前來,亦應避免在檢查前酗酒、抽煙或服用不當份量的鎮靜藥物。
    • 年老、行動不便的病人宜由家人陪伴前往檢查。
  3. 檢查過程

    • 在檢查前,病人喉部先被噴上局部麻醉藥,醫生隨著將一支柔軟,直徑約為0.9至1.2厘米之內視鏡經口部放進病人體內,對食道、胃部及部份十二指腸之內璧作檢查。
    • 檢查期間,病人會保持清醒。
    • 在個別情況下,醫生會因應病人需要而給予鎮靜劑注射。
    • 一般來說,整個內視鏡檢查需時約5-20分鐘。在一些複雜的情況下,例如治療上腔消化道出血時,檢查時間將會較長。途中醫護人員會嚴密監察病人的情况。
  4. 檢查後須知

    • 檢查後病人需禁食約一小時,讓喉部麻醉藥或鎮靜劑藥力減退,以防哽嚥。
    • 如病人接受鎮靜劑注射,則整天不可操作重型機器、簽署法律文件或駕駛,以防意外發生。
    • 病人應依照醫護人員指示完成藥物療程。
  5. 風險或併發症

    • 檢查期間病人多感到噁心、輕度喉嚨痛楚及上腹膨脹不適。喉部之麻醉藥亦會引致一個多小時的吞嚥困難,但這些現象多在二十四小時內消失。
    • 出現嚴重併發症如腸道穿孔、出血、死亡、心肺併發症及感染等機會很低。不過各併發症發生之機會會因病人情況、檢驗及治療方法而異,病人應主動詢問主診醫生以明瞭詳情。如出現嚴重併發症,病人或需接受外科手術治療,若情況嚴重,亦可能導致死亡。
  6. 檢查後跟進

    • 在檢查後如病人出現輕微不適,或對檢查結果、服藥有疑問者,應向醫護人員查詢。
    • 如出現嚴重事故,如腸胃出血、劇烈腹痛等,則應到就近急症室求診。
  7. 備註

    如有任何查詢,請聯絡你的主診醫生。

anchor

胃切除手術

  1. 簡介

    胃切除手術最常用於治療惡性腫瘤,有時亦用於治療胃部良性病變。手術切除至今仍是唯一有機會治癒胃癌或助胃癌病人長期存活的有效方法。此外,若姑息性切除手術可行,它亦能有效地紓緩病人消化道阻塞、出血、穿孔等症狀。

  2. 治療前準備

    • 病人需要放入鼻胃管和導尿管,以助手術前排空胃部和膀胱,並方便手術後監控。
    • 有需要時或會在腹腔內放入一至兩條引流管,以排清徹底清除淋巴結後腹腔內的積液。
  3. 治療過程

    • 治療胃癌的切除手術原則包括:
      • 腫瘤邊緣有足夠的切割空間。
      • 視乎腫瘤的位置,可進行部分、次全胃或全胃切除術。
      • 徹底清除位於腫瘤及其血液供應附近區域的淋巴結。
      • 安全而功能良好的重建手術。
    • 手術可分為傳統開放式和腹腔鏡胃切除兩種
      • 傳統開放式胃切除手術

        適用於大多數可切除的胃癌,一般會於上腹中間打開切口,然後按治療胃癌的切除手術原則進行手術。

      • 腹腔鏡胃切除

        現時腹腔鏡胃切除被認為適用於部分早期胃癌。一般會於上腹打開約五個1至4厘米的切口,透過腹腔鏡進行手術。

    • 胃切除手術會在全身麻醉的情況下進行。在大多數情況下,會額外採用硬膜外麻醉或病人自控鎮痛,以減輕手術後的痛楚。
  4. 治療後需知

    • 病人應盡早離床活動及進行深呼吸咳嗽運動,以助減低肺炎胸部感染、尿滯留及靜脈血栓的機會。
    • 接受全胃切除手術的病人因會較難吸收維他命B12而容易出現貧血,需定期注射補充劑。
    • 手術後初期,病人可能要視乎個人承受能力而調整飲食。
    • 部份病人可能需要在手術後接受輔助治療,例如化療和電療等。
  5. 風險或併發症

    • 胃切除手術的相關手術風險出現機率約為1至5%,其中包括:
      • 由於大範圍的切割而造成手術期間或手術後的出血。
      • 吻合口溢漏。
      • 腹腔內體液聚集和膿腫。
      • 瘺術,如胰瘺。
      • 胸部併發症,如感染、肺炎、胸腔積水等。
      • 後發後遺症,如腸胃失調、傾食症候群、營養不良及貧血等。
    • 因胃切除手術而死亡的個案少於1%。
  6. 備註

    如有任何查詢,請聯絡你的主診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