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胰臟癌

胰臟癌是本港致命癌症的第四位,在2021年,胰臟癌導致889人死亡,佔癌症死亡總數5.9%。胰臟癌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均於過去十年錄得明顯升幅,從2011到2021年,因胰臟癌而死亡的人數躍升75%。

胰臟癌是甚麼?

胰臟是一個位於腹腔深處的腺體,位置在胃及背脊中間,連接十二指腸,屬於消化道器官。主要功能是分泌消化酶幫助消化,以及製造胰島素調節血糖。

胰臟癌是入侵性強的癌症,由於在胰臟的惡性腫瘤生長緩慢,位置隱蔽,初期病徵並不明顯,即使定期每年接受身體檢查的病人,也很難從一般檢驗中測試出患上胰臟癌。因此不少病人到了癌症晚期才察覺患病,因而耽誤治療,影響生存率。因此,即使可以進行手術切除,病人的存活時間仍較其他癌病患者為短。

甚麼人較易患上胰臟癌?

大多數的胰臟癌發生在年齡65歲以上的人士,其他風險因素包括:

  • 男性。
  • 種族為黑人。
  • 吸煙者,患上胰臟癌的機會比不吸煙者高出大概2至3倍。
  • 超重的人。
  • 長期過量進食動物脂肪和少吃蔬菜和水果。
  • 糖代謝異常,如患有糖尿病。
  • 長期接觸殺蟲劑、石油或染料等化學品。
  •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患上胰臟癌的機會比非感染者高出2倍。
  • 患有遺傳性慢性胰臟炎,會增加胰臟癌的機會,但非常罕見。
  • 患有慢性胰臟炎,常與胰臟癌一同發現,但並不一定是導致胰臟癌的原因。

胰臟癌有甚麼徵狀?

出現以下徵狀,可能是患上胰臟癌:

  • 上腹部出現與飲食無關的持續疼痛,並會反射至背部。
  • 食慾不振、噁心、嘔吐、消化不良、腹脹等腸胃障礙現象。
  • 出現黃疸、皮膚痕癢、大便呈陶土色。
  • 體重短時間內銳減。
  • 上腹部出現固定、堅硬的腫塊。
  • 腹水。

預防

胰臟癌的成因目前仍不明確,其風險因素包括:
  • 吸煙
  • 超重或肥胖
  • 進食紅肉和加工肉食
  • 大量飲酒
  • 年長男性
  • 有家族胰臟癌病史或帶有某種家族遺傳基因
  • 有某些疾病史(例如:糖尿病、慢性或遺傳性胰臟炎)

巿民應透過實踐下列健康生活模式及行為轉變,來預防患上胰臟癌:

  • 不要吸煙;正在吸煙人士應戒煙
  • 避免飲酒,及
  • 透過恆常體能活動及實踐健康飲食(包括多吃水果、蔬菜及全穀類食物,少吃紅肉和加工肉食、含糖飲料及高度加工食品)來保持健康體重和腰圍

篩查

根據現有的國際和本地科學證據,政府轄下的「癌症預防及普查專家工作小組」就本地人口提出了針對胰臟癌的篩查建議:

一般風險人士

不建議為一般風險的無症狀人士進行胰臟癌篩查(包括使用血清生物標記CA19-9進行檢測)。

較高風險人士

鑑於現有證據不足,不建議為較高風險人士進行劃一的胰臟癌篩查。至於因為有強烈的胰臟癌家族病史、有特定的遺傳綜合症或某些遺傳易感性特徴而令罹患胰臟癌風險大增的人士,可考慮諮詢醫生意見作個別評估。

如何檢查和診斷胰臟癌?

醫生聽取病人病歷後,如懷疑病人患上胰臟癌,醫生會安排進行以下檢查,以探測癌腫的位置及大小。

  1. anchor
  2. anchor
  3. anchor
  4. anchor
  5. anchor
  6. anchor

    活組織檢查

    醫生選擇進行細針穿刺(FNA)程序時,會以一枚細針穿透十二指腸壁,利用超聲內鏡引導針頭到達腫瘤的範圍,以便吸取細胞樣本。其後醫生會以顯微鏡檢查樣本組織並作出明確診斷。

  7. anchor

    血液測試

    在一些胰臟癌患者中,他們的癌指標—碳水化合物抗原19-9(CA 19-9)會升高。配合放射/掃描造影和臨床數據,它可助監測病情發展。不過,在其他膽管疾病(如膽管炎、其他病因的膽道阻塞)和某類癌症中,該指標亦可能升高。

胰臟癌有甚麼治療方法?

選擇治療胰臟癌的方法要視乎癌症的階段、病人的年齡、整體健康和個人取向。因應這些因素,治療目標可以是完全消除腫瘤,或盡量減慢腫瘤的生長或避免造成更大的傷害。因此,在某些情況下會使用舒緩性治療。

  1. anchor

    外科手術

    現時完全消除胰臟癌的主要方法是做手術取出腫瘤,但並非所有病人都適合,尤其當病人出現癌細胞擴散到胰臟以外的器官及廣泛影響淋巴結和主要血管的情況。 胰十二指腸切除術(Whipple's operation)是最常用的手術模式,包括切除腫瘤相關的胰臟、十二指腸、膽囊,甚至部分胃部等,手術死亡率少於5%。 約四分之一病人的胰臟癌出現在胰臟的體部或尾部,視乎腫瘤情況,可以進行胰體胰尾切除術或胰全切除等手術。

  2. anchor
  3. anchor
  4. anchor

    紓緩治療

    如癌症已廣泛蔓延,治療的首要目標是減輕症狀,保持病人的生活質素,治療方法包括:

    • 分流手術:如果腫瘤阻塞膽管,醫生可以在膽管內放置一個不銹鋼或塑膠管支架,以維持管道暢通。如腸道阻塞,或需進行引流手術。
    • 疼痛治理:尤其是在疾病的後期,如腫瘤壓著周圍神經時,可引起劇烈疼痛,這時嗎啡可能會有幫助。但若一般藥物都不足以止痛,醫生可能會與病人討論其他的選擇,例如另加藥物阻止神經傳遞疼痛信號,或注射酒精於感覺神經以切斷疼痛感覺。

胰臟癌和相關治療會引起甚麼併發症?

胰臟癌病人常見的併發症包括:

  • 黄疸。
  • 疼痛,當腫瘤擴大壓迫神經,便會加劇腹痛。
  • 體重嚴重下降,難以進食的病人可能需要鼻胃管餵食或靜脈輸入營養補充品。

胰臟癌的手術非常困難,但現時術後生存機會已大幅改善。不過,手術後仍可能出現出血、感染、血糖不穩定等併發症。

胰臟癌的病人如何妥善照顧自己?

  1. 定期覆診

    醫生會安排病人定時覆診,監察病情及復發徵狀,若發現有任何新的症狀,病人必須儘快通知醫生。

  2. 紓緩治療及其他徵狀的護理

    如維持營養、止痛等。

anchor

內視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膽管鏡檢查)

  1. 簡介

    胰臟及膽管為深藏體內之重要器官。胰管匯集從胰臟分泌出之消化液,而膽管則負責將從肝臟製造之膽汁引流到小腸,兩者經會合後,將一同被排進十二指腸。對胰臟及膽管之疾病,一般體外所作之檢查並未能準確得出答案。使用內視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俗稱膽管鏡檢查,醫生能從十二指腸膽管開口處,逆向地將導管放進胰管或膽管進行X光造形顯影。膽管鏡檢查能準確為懷疑患有胰膽管閉塞(例如被結石或腫瘤所閉塞)、急性膽管炎、急性或慢性胰腺炎、手術後胰膽管滲漏等的病人作出診斷。同時,醫生亦能使用各類輔助儀器治療胰膽管中之疾病。

  2. 檢查前準備

    • 病人需於膽管鏡檢查前六小時禁食。
    • 一些病況危急的病人或需要緊急施行。
    • 若患上其他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瓣膜性疾病等,須告訴醫護人員並聽從其指示服藥。
    • 病人亦應提供現所服用藥物的詳情,特別是會影響凝血的藥物及任何過敏反應資料。
  3. 檢查過程

    • 在檢查前,醫生會先為病人注射適量的鎮靜劑,以減低焦慮及檢查時所引起之不適。然後醫生亦會於病人喉部噴上局部麻醉藥,並將一支柔軟和直徑約為1.3至1.4厘米之內視鏡經口部放進病人十二指腸部位進行檢查及治療。
    • 檢查期間,病人會保持清醒,但有昏睡感覺。
    • 視乎病人個別情況,整個內視鏡檢查一般需時約15-60分鐘。在一些複雜的情況下,檢查時間將會較長。
    • 病人需與醫護人員充分合作,以縮短檢查時間。
  4. 檢查後須知

    病人檢查後待麻醉藥或鎮靜劑藥力減退後便可進食。病人如需要使用鼻膽管引流,則須小心保持其位置以防治療失效。

  5. 風險或併發症

    • 檢查期間病人多感到噁心及上腹膨脹不適。
    • 喉部麻醉藥引致的吞嚥困難可能持續一個多小時。
    • 較嚴重之併發症包括腸道穿孔、出血、心肺併發症、急性膽管炎及胰腺炎等,一般來說機會少於百份之十。
    • 如出現嚴重併發症,病人或需接受外科手術治療,若情況嚴重者可導致死亡。不過各併發症發生的機會會因病人情況、檢驗及治療方法而異,病人應主動詢問主診醫生以了解詳情。
  6. 檢查後跟進

    • 在檢查後如病人出現輕微不適,或對檢查結果、服藥有疑問者,應向醫護人員查詢。
    • 如出現嚴重事故,如腸胃出血、劇烈腹痛等,則應到就近急症室求診。
  7. 備註

    如有任何查詢,請聯絡你的主診醫生。

anchor

經皮肝膽道造影

  1. 簡介

    經皮肝膽道造影術協助診斷膽管內各種病變及為阻塞之膽管提供暫時性或永久性的膽汁引流。

  2. 檢查前準備

    • 病人需簽署手術同意書。
    • 手術前四至六小時需禁止飲食。
    • 如懷疑或已經懷孕,切記在檢查前通知放射科職員。
    • 檢查前會檢查血液凝結指數。如有需要,醫生會設法調節指數以助進行檢查。
    • 醫生會按情況處方預防性抗生素,亦會為有過敏性反應紀錄的病人處方預防性類固醇。
    • 醫護人員會為將進行靜脈注射的部位作好準備。
  3. 檢查過程

    • 手術前,醫生會處方適量鎮靜劑。
    • 病人需仰臥在檢查床上,醫生會在病人上腹部作局部麻醉。
    • 醫生會利用X光透視或超聲波定位插入導管。
    • 經導管注入顯影劑進行造影(經皮肝膽道造影術),以確定肝管結構及阻塞的位置。
    • 導線能協助引流導管準確地放置於阻塞的肝管內,將膽汁引流到體外的引流袋,舒緩阻塞。若情況許可,醫生會將引流導管的末端放在十二指腸作內外同時引流。視乎需要,醫生或會在肝管內放置膠或金屬製內支架,以保持引流暢通。
    • 手術一般需時一至兩小時。
  4. 檢查後須知

    手術後,病人需返回病房休息及接受觀察。如感不適,應立即告訴當值醫生或護士。

  5. 風險或併發症

    此手術有一定的風險,出現嚴重併發症如肝道出血、敗血病或膽腹膜炎的發病率約為4至6%,而手術死亡率則約為0.5至5.6%。

  6. 備註

    如有任何查詢,請聯絡你的主診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