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每年约有400宗食道癌新增个案。其中,男性患食道癌的机会较女性高,在2022年,患上食道癌的男女宗数比例为3.5比1,属本港男女患病比例第二高的癌症。食道癌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
与欧美等西方国家比较,食道癌在亚洲地区发病率明显为高,估计与亚洲人的饮食习惯有关。随着科学进步,食道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另外,食道癌的治愈率不断提高,第一期食道癌的治愈率高达百分之八十。越早发现,康复的机会越高。由于病情发展速度每人不同,仍有不少病人在发现时病情已较严重。 医疗技术的进步也带来了新的方法,以减缓病情和舒缓症状,尽量保持生活质素。
食道是一条管状器官,连接咽喉到胃部,长约25至30厘米。食道本身并没有消化食物的作用,而是透过不断蠕动将食物传送到胃部进行消化。
在食道组织起源的恶性肿瘤称为食道癌。当食道上皮细胞的基因出现变异,并不受控制地生长和侵略邻近组织,这样的现象称为恶性变。常见细胞的种类为鳞状癌和腺癌。一般而言,鳞状癌较常影响食道的颈部(上部)和胸部(中部),而腺癌较常影响食道和胃部的连接位(下部)。
食道癌的成因至今并未有定论,但可能与以下风险因素有关:
大多数食道癌病人的首个征状为吞咽逐渐变得困难,但病人可能并不察觉或会不自觉地改变进食习惯。由于无法正常进食,病人体重会下降,导致营养不良。当有吞咽困难、原因不明的体重下降和长期的胃部不适,应及早求医。早期病人的征状包括:
较后期病人的征状包括:
一般而言,透过实践健康的生活模式,例如恒常进行体能活动、保持健康体重和腰围、保持均衡饮食及避免吸烟和饮酒,可以减低患上食道癌的风险。
若肿瘤未有侵入附近器官或转移他处的迹象,医生会以根治为目的,根据整体情况向病人建议以下任何一种治疗方案。一般而言,放射治疗及化疗较适用于生长在食道上部的肿瘤,而长于中下部的肿瘤则以下方案均可考虑。
若肿瘤已侵入气管或大动脉、有远处转移的迹象或病人的身体状况变得衰弱,上述治疗可能将不适合。医生会建议采用纾缓性治疗,以减轻病人吞咽困难及维持生活质素。
若病情不受控制,食道肿瘤可能会日渐增大,导致患者吞咽困难恶化,体重下降和营养不良。
肿瘤可能会扩散到附近淋巴,影响声带神经线导致声音沙哑。肿瘤也可能会入侵邻近器官,使食道与气管相连,产生瘘管。一旦瘘管形成,当病人进食时,食物及饮料便有机会经气管落入肺部,引致咳嗽和反复导致肺炎。
手术后初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食道与胃的吻合处愈合不良或渗漏、伤口疼痛或感染。康复后,患者可能仍会患上胃酸逆流和吻合处收窄等并发症。
放射治疗初期或可引致吞咽痛楚和困难、放射位置皮肤红肿脱皮和轻微刺激性咳嗽。康复后,患者仍可能患上吞咽迟缓、肺功能和心脏功能受限。
化学治疗期间病者抵抗力会受影响。如发烧寒颤和容易出血,须尽快接受治疗。病者的胃口和消化能力也会受短暂影响,也可能会导致短暂脱发。化学治疗的副作用一般会随时间消退。详情请参阅个别化疗药物的资讯单张。
医生会安排病人定时复诊,若发现有任何新的症状,病人必须尽快通知医生。
虽然康复期间应避免过于劳累,但病人也应进行适量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锻炼心肺功能,提高抗癌能力。
病人应保持不吸烟不酗酒,适时跟进其他长期病患,向长期康复迈进。
你已很努力接受治疗和适应身体的改变,请不忘给自己掌声。如你无法走出低落的情绪,请你向身边的人和医护人员求助。
食道及胃部的检查需用到钡餐造影剂配合X光透视以观察病变。
如有任何查询,请聯络你的主诊医生。
食道切除手术即是将食道切除的手术,主要适用于治疗食道的恶性肿瘤。在某些情况下,食道切除手术也适用于治疗良性病况,例如食道出现穿孔及非恶性狭窄(腐蚀性狭窄)。在进行食道切除手术后,可以选择将胃部向上拉,回复食道和胃肠道之间的连接。然而, 在部分特定的病例中,会选择切取一段大肠用来重建食道。
在手术后,医护一般会提供深切治疗护理,以作呼吸辅助与监控。建议病人尽快下床活动,一般在手术后7至9天便可以恢复以口部进食及饮水。
食管切除手术是一项大型手术,需要5至6小时才能完成。手术后,必须按需要接受深切治疗护理。然而病人可能会出现若干与食管切除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其中包括:
如有任何查询,请聯络你的主诊医生。